





我国铝型材发展趋势与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 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重要的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很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及我国铝型材行业现状
***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可生产铝型材的***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我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首位。
随着***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t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t,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t。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我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量占***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我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中国建筑铝型材工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铝型材挤压工业始于1980年3月,那时在广州东郊圆材兴建的铝制品六厂投产,所生产的铝型材全部以补偿贸易的方式返销香港。1980年7月,深圳西材实业公司的铝型材厂投产;同年,营口铝型材厂与天津市铝型材厂分别从日本引进1台16.3MN油压机,生产建筑铝型材,供应国内市场。从此中国建筑铝型材工业在南、北方几乎同时起步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建筑铝型材挤压工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1984-1986年期间,生产企业由69个增加到175个,年平均增长率为61%,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南海市;铝型材挤压机台数由96台增加到305台,年平均增长率为81.3%,生产能力由9万吨/a增加到38万吨/a,平均增长率为106.1%,年产两由2万吨/a上升到6万吨/a,平均增长率为87.7%。
1991年以后,中国又掀起一次铝型材发展的浪潮,而且这次浪潮比上一次更加迅猛,涉及的范围更广,遍及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并于1996年达到顶点;铝型材挤压企业达到1400多家,挤压机台数超过2800台,匡算生产能力近350万吨/a,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从1997年起,中国铝型材工业结束了数量型高速发展期,进入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结构调整期,一些竞争力弱小的挤压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停产或转产工业铝型材。而一些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则通过资产重组与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能力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重新调整组合,到2004年底,中国在产的建筑铝型材挤压厂尚有650家左右,在产的建筑铝型材挤压机与工业铝型材挤压机约3000台,产能为350-400万吨/a。
铝型材挤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铝型材挤压技术的发展现状:工业铝型材挤压设备大型化、现代化和生产线自动化工业铝型材挤压设备主要是指挤压机及其配套装置,是反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粗略统计,世界各国以装备的不同类型、结构、用途、压力的铝型材挤压机达6500台以上,其中美国600多台、日本400多台、德国200多台、俄罗斯400多台、中国4000多台,大部分为15-25MN的中小型铝型材挤压机;随着大型运输机、舰艇等军事工业和地下铁路、高速列车等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整体壁板等结构部件,故铝型材挤压机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正式投产使用的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挤压机约30台,其中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西欧;目前的铝型材挤压机是前苏联的古比雪夫铝加工厂的200MN铝型材挤压机,美国与2004年将一台125MN水挤压机改造为世界的150MN油压铝型材挤压机,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期建造了一台95MN自给油压机,意大利于2000年建成投产了一台130MN的铜、铝油压挤压机;据报道,国外几个工业发达的***都在研发压力更大、形式更为新颖的铝型材挤压机,如350MN卧式铝型材挤压机以及450-600MN级挤压大直径铝型材管材的立式模锻-挤压联合水压机等。在铝型材挤压机本体方面,近年来国外发展了钢板组合框架和预应力T形头板柱结构机架及预应力混凝土机架,大量采用扁挤压筒、固定挤压垫片、活动模架和内置式***穿孔系统;在传动式方面发展了自给油机传动系统,甚至100-200MN铝型材挤压机上也采用了油泵直接传动装置。
现代铝型材挤压机及其辅助系统的工作都采用了PLC(程序逻辑控制)系统和CADEX等控制系统,既实现了速度自动控制和等温-等速挤压、工模具自动快速装卸,乃至全自动控制;铝型材挤压机前设备和机后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铝型材挤压设备正在朝组装化、成套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