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大多数人对于融合教育是不理解的,因此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首先整个社会大众的不理解,导致很多学校不够重视,因此很多***园及普小的融合教育并没有做起来;瑞曼语训非常重视孩子在软上的提升,如在模仿能力、配合意识方面的训练,这两项能力的建立,对孩子后期的***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家长们的不接纳,他们认为班级里有这样的孩子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带坏自己班里的孩子,所以非常排斥与特殊孩子在一个教室学习。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给学校施压,目的就是把这些孩子赶出去。再次就班主任方面,班里有这样的孩子增加了班级的管理难度,同时孩子的成绩也会影响到老师的绩效考核,因此老师也不欢迎这类孩子的加入;后就是同伴关系,特殊孩子在普通班学习,很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的和,因此也会导致融合困难。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
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就象在前面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耽误孩子的干预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园进行融合才是。
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并可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园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