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养殖你知道水霉病吗
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在土青蛙越冬期、蝌蚪期常发生水霉病。该病病程长,率低,多发生在蛙的四肢,如果不及时治1疗常会给蛙造成***,并引发其他***。
(1)病因: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
(2)症状: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菌丝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还使菌丝生长处的皮肤、肌肉溃烂。
(3)防治措施: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低温季节(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和转运种蛙及蝌蚪)。一旦发病,使用硫咪沙1星或水杨酸。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
青蛙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稻田养蛙 稻田养蛙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肥力偏差的稻田。四周要设围墙,墙内壁抹光滑,防止青蛙逃逸。水深10-20厘米,稻田的进出水口设置闸网,以拦阻蝌蚪外逸。在田中另设孵化池,池上设网,以防来自空中的敌害。
2、大型养殖场的设计 养殖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清洁、水温适宜、没有污染的地方修建。养殖池的围墙以网类、水泥板、塑胶板或砖砌均可。外围墙的基部埋入地下约15-20厘米,墙里面需再用尼龙网围一层,以防青蛙撞伤,同时对外来蛇、鼠也有防御作用。养殖声的上方应用网围起,以防鸟类的侵害。(3)防治措施:引种时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池底一般以泥土为宜,以利青蛙入土越冬。
根据青蛙不同发育期的需要,在大养殖池里要建有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及成蛙池。
?青蛙的繁殖技术
种蛙的选择 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壹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
为了便于管理,1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一般2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1400-2000只。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这些养殖户就非常有必要在引进蝌蚪前做好蝌蚪培育池的准备和处理。
池上须种丝瓜或葡萄之类搭架遮荫。池的周围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建立产卵池,产卵池内设产卵筐,产卵筐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高40厘米。每个产卵筐放20-30组的种蛙。培育水质后,以后每隔3-5天泼洒一次豆浆(每亩蛙池用1公斤黄豆磨浆泼洒)或按说明追加生物鱼肥,确保水质保持绿色具有一定的肥度。经常观察,如发现有卵块就捞出放到孵化池里,然后放走已产卵的雌蛙,使雄蛙继续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