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手段
水土保持措施拦截地表径流的能力非常显著. 在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大大地增加降雨蓄渗量,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显现,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是指哪些方面的影响?
工程建设和活动***了下垫面植被、土壤,改变和重塑了地形地貌,同时,大量取水、用水和排水,***地下储水结构,不仅影响项目建设区本身的水文平衡,而且影响项目建设区周围区域的水文循环?,导致水土资源的***和损失,造成区域水资源匮缺、水环境及水质恶化,使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建设区的土地生产力下降,给周围区域的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应通过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点、观测基准等,对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和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2)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1)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 2) 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石、弃渣量及堆放面积;4) 项目区林草覆盖度。
(3)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应包括下列资料:1)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2)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3)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4)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
(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应包括下列项目:1) 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2)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3)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成度和运行情况;4)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方案中常见的问题:
一是对自然概况中的项目区地貌类型与土壤类型情况描述不具体,经常采用县域资料,随意扩大范围,导致难以判定建设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
二是对气候类型与主要气象要素泛泛而谈,缺失蒸发量或干旱指数数据;
三是对林草植被类型与覆盖率表述缺失主要植被类型和建群种及覆盖率等数据资料;
四是对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的表述,数据来源依据不充分、不规范;
五是对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情况,缺失与自然保护区的相对位置、涉及的区域等,缺失核(批)准文件等行政许可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