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生态环境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 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地,三是沟壑.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与治理这三大地类的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在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过程中,农业生产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改善这三大地类生态环境任务的完成,农业生产即将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地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分别是: 坡耕地修梯田,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建果园,沟壑筑坝淤地和修小片水地. 同时应在风沙区采取一整套防风固沙措施. 水土保持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力的推进了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水电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发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作用。新时期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总结已有的生态修复经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中生态修复措施的应用比例。同时,向国内外各行业推广成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经验。
今后规划待建的水电工程所在地多为高寒和干热河谷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可以考虑在已有的表层种植土保护、消落带治理、高陡边坡治理、植被修复等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探索高寒区域生态修复、干热河谷区域生态修复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加强前期的调查、勘测和规划工作,为今后水电开发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是一种措施,这种措施有很多种,比如植树造林、修建鱼鳞坑、梯田、谷坊等。
人们眼中的水土保持
先说名称,人们往往会把水土保持简称为“水保”,比如大学的水保***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水保”这两个字从字面理解容易误导大众只是在“保水”,其实“保水”和“保土”同样重要。我们可以简称为“水土”。人们的印象里,好多人觉得水土保持就是植树造林,这是十分片面的。水土保持工作包括许许多多方面,像预防、治理、监管、监测等等。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 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三大类。 黄土高原一般是三种措施并用, 三种效果互补,成效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