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护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能力激发的门索。
怎么做?
如果就好奇心本身去采取行动,这也容易进入死胡同,常说教化一词,思路从这里来。
用化的办法。
何为化?
从无到有谓之化,教化就是化出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如何化?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一化齐俗、造化小儿、蜕化变质等。
从成语中,可以读说化是隐形的、漫长的;现代物理科学又告诉我们,能量是可以传递和转化的,而且同频共振,同气相吸,高能吸引低能。
所以,呵护并加强这种好奇心便要塑造一个利于其生长的场,通过这个场散发的能量潜移默化去生化出教育的目的。
叫做修建家庭教育的学习场。
这种学习能量场似乎抓不到看不着,其实起决定作用。
指责、打骂也会衍生出场,但是能量是低频的,负的,其中而化的只能是、无趣和愚顽。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
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的成长期不容错过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真是越大越管不了了”,仿佛孩子长大之后,就没办法教了。
也许,是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时期。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该你教育的时候,你在忙工作,不去关注孩子,把教育的权利让给别人。
等孩子长大了,你再教育,孩子不信任你了,也不会再听你的了。”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说得好: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自己成功重要,还是陪伴孩子重要?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搞清楚。
我们总想着要多挣点钱,却不知道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绝了教育孩子。
我们总希望给孩子的,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来,却不知道现在就是的时候。
无论如何,请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
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
多听孩子说话,让他开心了会跟你分享,委屈了会找你诉苦。
多认可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父母看在眼里。
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与想法,比只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成绩更重要。
更不要放弃孩子的成长。
有一位班主任给家长写了这样一段话:无论成绩好坏,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这是棵腊梅,开得更动人。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而不是撒手不管。
在等待孩子绽放的时候,请用心耕耘,给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