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装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建筑涂料的深入发展,涂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要提高涂装工程质量,除了高质量的涂料产品外,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配套产品及规范的施工技术与之相适应,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否则将会出现各种工程质量问题。被涂物的***大平面应接近垂直,其他平面与水平呈10°-40°角,使余漆的涂装面上能够较流畅地流尽。然而,人们对涂料的性能、质量及价格十分关心,对涂料施工技术及涂料工程质量控制往往有所忽略。加强涂装技术的研究,提高涂装工程质量已迫在眉睫。
建筑涂料涂装技术包括:基层处理、腻子、底漆、涂料及施工技术等,其中涂料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已有标准可依,而其他几项均属于薄弱环节,标准、规范还远远赶不上发展,加快涂料配套产品及施工技术的研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涂装生产流水线的工艺流程
1. 快速低温烘烤
底涂喷完后,基材即进入烘道调温至60—70℃,烘烤1—2分钟,溶剂挥发达到90%,涂料树脂产生交联反应,漆膜硬化。
2. 面漆
底涂经快速低温烘烤后,漆膜硬化,此时基材进入面漆喷房对其喷涂面漆。喷涂的方式与底涂相同。
3. 面漆烘烤
面漆烘烤相应要求烘烤时间延长至3分钟,使漆膜有一个流平过程,而且烘道温度要均匀,使溶剂均匀挥发。
4. 冷却下线
由于面涂层烘烤时间较长,表面有一定温度,漆膜表面过软,因此设立冷却段,采用大流量通风,带走表面温度,使漆膜层尽快冷却硬化,便于下线包装。冷却后的产品由输送链送至下料区,包装下线。
作为干燥固化工艺来说,一般有热风循环式和辐射加热式。2、涂装前应对油漆的基本组成和性能以及施工方法进行了解,根据油漆各自的施工要求选择确定适当的涂装工具。在五六十年代主要用蒸汽或电加热器作热源来干燥固化,从60年开始出现红外线干燥,70年代出现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1994年出现了高红外快速加热技术。随着对干燥温度的控制要求和温度控制均匀性的要求,出现了在炉内进行热风循环,80年代后期出现了燃油(气)热风循环的干燥炉(固化炉),而且燃油(气)热风干燥(固化)的应用渐趋广泛;一般来说,目前国内采用电加热热风干燥炉较多,但用电作为烘烤热源往往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增容费的负担,使建设***增大;但电加热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较简便,操作比较方便,所以在较小的干燥炉中应用仍然较多。采用燃油(气)加热取代电烘烤的方法是一项重大节能技术,随着国内工业发展,燃油(气)的供应已基本解决或便于解决,如额定供热每小时达到几十万至上百万大卡的大型干燥炉设计中,用电加热与用燃油加热的干燥炉运行成本相差达3-5倍,故在涂装生产线设计中,可以加以推广应用。
静电涂装设备的发展
静电涂装设备一般由电喷枪(即油漆雾化的荷电装置)、高压直流静电发生器和涂装机(即电喷涂的固定和运动装置)及控制系统等组成。输漆和供压缩空气系统与一般空气喷涂相仿,故不包括在内。
手提式电喷枪: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空气雾化方式,60年代初开发的杯式手提式电喷枪已被淘汰,无空气高压雾化手提式电喷枪在原采用无空气喷涂的工业领域中获得应用。在涂装出产线上进行浸涂操作时,有时形成被涂上、下部的漆膜具有厚度区别,尤其是在被涂物的下边际呈现肥厚积存。手提式空气雾化电喷枪已实现轻量化,枪重已与一般空气喷枪相仿,与微功率高压静电发生器配套后,当喷枪的喷头与被涂物相碰时也不产生火花放电,生产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