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例2:填空:0.75的位是(),这个数小数部分的位是();十分位的数4与十位上的数4相比,小学数学培训哪家好,它们的()相同,()不同,前者比后者小了()。
这道题的意图就是要对“一个数的位和小数部分的位的区别”,还有“数位和数值”的区别等。
例3:六年级同学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75棵树没有种;如果每人种7棵,则缺少15棵树苗。六年级有多少学生?
这是两种方案的比较。相同点是:六年级人数不变;相异点是:两种方案中的条件不一样。
找联系:每人种树棵数变化了,种树的总棵数也发生了变化。
找解决思路(方法):每人多种7-5=2(棵),那么,全班就多种了75 15=90(棵),全班人数为90÷2=45(人)。








的基本概念 奇数与偶数:凡是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偶数(0 也是偶数),反之,小学数学辅导, 不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奇数。
质数(素数)与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小学数学,也叫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注意:由于 1 的因数只有 1 个,所以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公因数。它的个数是有限的,既有,也有的。
互质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 1,而没有其他公因数的,这两个数就叫互质数。
质数与互质数:两个质数,不能肯定就是互质数。只有两个不相同的质数,才能肯定是互质数。另外,两个合数既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就叫做分解质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公倍数。它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的,没有。
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中,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无限个倍数中,的一个,就叫做 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能被 2 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 2 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 0、2、4、6、8 这五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 5 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 5 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末尾是否有 0、5 这两个数的其中一个即可。
能被 3 整除的判断方法: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 3 整除。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分数化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主要看分母(这里的分数一定是简分数)是不是只有质因数“2 或 5”。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小学数学培训,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用综合法解数学题时,通常把各个题知看作是部分(或要素),经过对各部分(或要素)相互之间内在联系一层层分析,逐步推导到题目要求,所以,综合法的解题模式是执因导果,也叫顺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数学题。
例7: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它们的和即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写出适合上面条件的各组数。
思路:11的倍数同时小于50的偶数有22和44。
两个数都是质数,而和是偶数,显然这两个质数中没有2。
和是22的两个质数有:3和19,5和17。它们的差都是小于30的合数吗?
和是44的两个质数有:3和41,7和37,13和31。它们的差是小于30的合数吗?
这就是综合法的思路。

小学数学培训哪家好-小学数学-常熟星火教育(查看)由常熟市星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常熟市星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hangshu.)有实力,信誉好,在江苏 苏州 的教育、培训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公司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将促进常熟星火教育和您携手步入辉煌,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