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湿度传感器
附加辐射的影响能提高被测表面的有效辐射和有效发射系数。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利用有效发射系数通过仪表对实测温度进行相应的修正,终可得到被测表面的真实温度。为典型的附加反射镜是半球反射镜。球中心附近被测表面的漫射辐射能受半球镜反射回到表面而形成附加辐射,从而提高有效发射系数式中ε为材料表面发射率,ρ为反射镜的反射率。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赶紧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影响温度传感器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因素之一:插入深度与管道位置的选择
2.影响因素之二:热阻抗增加
(1)热阻抗 热阻抗是指热量在热流路径上遇到的阻力,反映介质或介质间的传热能力的大小,表明了 1W热量所引起的温升大小,单位为℃/W或K/W。
(2)在高温下使用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如果被测介质为气态,那么保护管表面沉积的灰尘等将烧熔在表面上,使保护管的热阻抗增大;如果被测介质是熔体,在使用过程中将有炉渣 沉积,不仅增加了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而且还使指示温度偏低。
3.影响因素之三响应时间
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因此,在测温时需要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除了气象、科研部门外,搞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RH)测量。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较快也要在5min以上。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秒钟,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 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尽量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对热电偶而言除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
温度传感器的类别又有那些呢
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1)热电偶
mV输出,可转变为4~20mA输出。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中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阻
阻值输出,常用的Pt10、Pt100、 Pt1000 、Cu50和Cu100。
Pt10表示 0℃时阻值为1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