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怎么养?青蛙养殖方法与效益分析
一、青蛙养殖成功案例
我们引进黑斑蛙、金钱蛙、虎纹蛙3个品种。在正式引进蛙卵之前,还先后去了广州、浙江等十多个地方,对市场进行了考察,并学习黑斑蛙养殖技术。经过3个多月的喂养,成蛙饲养总量达到55万只,每亩产蛙1000千克以上,亩收入4万元左右,总产量达28万元。同时,每亩稻田水沟套养泥鳅150千克,克收入3000元;每亩产无公害稻谷700多千克,收入2000多元。
二、模式效益分析
以使用1亩稻田,稍加改建后来开展青蛙养殖,来概算青蛙的养殖效益。
1.投入
共计:12800元。其中:(1)租地费用800元;(2)蛙场建造费2000元(其中材料费1000元,人工1000元);(3)蛙种费2000元(引进种蛙30~50对,自行***蛙做种可以节省);(4)饲料费6000元。
2.产出
一般亩产成蛙750~1000千克,按1低750千克计算,冬季市场每斤成品蛙批发价格在20元以上,可以获得收入30000元。
3.利润
30000元-12800元=172000元
饲料成本的概算依据为:2千克黄粉虫可以增重1千克蛙,3千克麦麸可以养殖1千克黄粉虫,按湖南当地麦麸的价格(1.2元/千克)计算,1千克黄粉虫的成本为4元,1千克蛙的成本为8元(若使用蝇蛆或配合使用全价蛙料成本还可以降低),以亩产750千克计算,则饲料成本为6000元。(3)蛙种费2000元(引进种蛙30~50对,自行***野生蛙做种可以节省)。
青蛙养殖你知道水霉病吗
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在土青蛙越冬期、蝌蚪期常发生水霉病。该病病程长,率低,多发生在蛙的四肢,如果不及时治1疗常会给蛙造成***,并引发其他***。
(1)病因: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
(2)症状: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菌丝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还使菌丝生长处的皮肤、肌肉溃烂。
(3)防治措施: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低温季节(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和转运种蛙及蝌蚪)。一旦发病,使用硫咪沙1星或水杨酸。
青蛙养殖中青蛙的生理特点及生活特性
青蛙的幼体叫蝌蚪,体形似鱼,具有外鳃,适于水中生活,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以后逐渐长出四肢,尾慢慢萎缩,鳃消失,用肺代替呼吸,具有成体形态,到陆地生活。”养殖基地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汇总聚集便造成了今年产量低下,病害严重的后果。但肺不够发达,还依赖皮肤呼吸初助。蛙类的皮肤裸1露无鳞,富于腺体,粘液腺的分泌经常使皮肤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呼吸。
青蛙喜欢栖息在水田、池塘、沟、河岸边的草丝中,以***活动的昆虫为主食。所谓“回”字形池,就是单个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环形沟组成了“回”字内外的两个“口”。无论是能飞的螟虫,善跳的蝗虫,躲在卷叶里的稻苞虫,还是钻进棉桃里的棉铃蛾,隐藏在地下洞穴中的蝼蛄、地老虎,只要出来活动接近了青蛙,它就跳跃起来,张开大口,伸出长舌,粘住虫体,卷入口腔。 青蛙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本身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又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因而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
每年11月中旬,它选择疏松的河堤或菜园土、石缝、树根处进行冬眠。来年三四月气温回升到10°C以上则开始苏1醒,出来活动。一方面向规模大的养殖基地学习,另一方面他还请上海市水产学院***给他的养殖进行指导。在炎热的夏天,有时也有夏眠的情况。蛙类本身的"防御"能力较弱,几乎只有消极的陷避或借助于保护色、警戒色或腺液的分泌来保护自己。如春季为黑色的雌蛙到5-6月变黑***,7月为浅***,8月以后肤色开始加深,阴天光线较暗时肤色又加深。青蛙生活的环境要求湿润、凉爽安静而清洁。如果干燥,就会使其体内水分大量散失,造成脱水而。
?青蛙养殖中病虫害及其防治,青蛙常见的病虫害有
l、气泡病 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常游于水面,精神不振,胃内充满气体。防治的方法是将病蝌蚪移于清水中,暂时不投食, l一2天后再***授喂,但数量不要太多,而且要煮熟。
2、车轮虫病 因寄生车轮虫所引起。发病的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尾鳍膜发白,常浮于水面。防治的方法是减少蝌蚪池的饲养密度,并且***铜和***1亚铁合剂(***铜:***1亚铁为5:2)撤入池中,使池水含其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点四。
3、体外*** 青蛙体外***较为严重的是寄生在蛙体上的蛭类,常见于春夏两季,发病的青蛙体表面出现3毫米大小的灰绿色小虫,一头口了吸在蛙体上、中头游离状于水中。据测算,露天养殖建蛙场和青蛙饲料(从蝌蚪到成蛙)每亩投入需1。此种蛭类为水陆两生的,所以也有人叫陆蛭,其大小形状如白瓜籽,长2-2.5厘米,两头尖呈绿色,边发黄,腹面扁平,背面稍鼓起,全身多横环节,头部腹面有一吸盘吸于蛙体上,口在吸盘***,尾部呈游离状。秋季陆蛭随青蛙入洞,冬季在青蛙群集时产卵。产完卵后成蛭即灭亡,从蛙体上脱落,卵很快孵化成幼虫,咬破青蛙表皮,钻入皮内,夏季钻出表皮,用吸盘吸于青蛙体表,危害青蛙。此虫可用药剂防治。当发现蛙体上长有毛状的附着物或外表皮腐烂的情况时可将该患蛙用万分之一的孔雀1石绿稀释液(即50公斤水加***5克)浸几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