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过程为:
来自晶圆前道工艺的晶圆通过划片工艺后,被切割为小的晶片(Die),然后将切割好的晶片用胶水贴装到相应的基板(引线框架)架的小岛上,再利用超细的金属(金、锡、铜、铝)导线或者导电性树脂将晶片的接合焊盘(Bond Pad)连接到基板的相应引脚(Lead),并构成所要求的电路;然后再对***的晶片用塑料外壳加以封装保护,塑封之后,还要进行一系列操作,如后固化(切筋和成型(Trimamp;Form)、电镀(Plating)以及打印等工艺。封装完成后进行成品测试,通常经过入检(Incoming)、测试(Test)和包装(Packing)等工序,后入库出货。典型的封装工艺流程为:划片 装片 键合 塑封 去飞边 电镀 打印 切筋和成型 外观检查 成品测试 包装出货。
小型球型矩阵封装Tiny-BGA它与BGA封装的区别
它减少了芯片的面积,可以看成是超小型的BGA封装,但它与BGA封装比却有三大进步:由于封装本体减小,可以提高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密集度;芯片与基板连接的路径更短,减小了电磁干扰的噪音,能适合更高的工作频率;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微型球型矩阵封装mBGA。它是BGA的改进版,封装本体呈正方形,占用面积更小、连接短、电气性能好、不易受干扰,所以这种封装会带来更好的散热及超频性能,但制造成本极高。
插入式封装主要针对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编辑引脚插入式封装。
此封装形式有引脚出来,并将引脚直接插入印刷电路板中,再由浸锡法进行波峰焊接,以实现电路连接和机械固定。由于引脚直径和间距都不能太细,故印刷电路板上的通孔直径、间距乃至布线都不能太细,而且它只用到印刷电路板的一面,从而难以实现高密度封装。它又可分为引脚在一端的封装形式(Single ended)、引脚在两端的封装形式(Double ended)和引脚矩阵封装(Pin Grid Array)。
引脚在一端的封装形式大概又可分为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和单列直插封装形式。
典型的三极管引脚插入式封装形式有TO-92、TO-126、TO-220、TO-251、TO-263等,主要作用是信号放大和电源稳压。
***封装有两种发展路径:1.尺寸减小,使其接近芯片大小,包括FC(倒装、Bumping)和晶圆级封装(WLCSP、Fanout)。2.功能性发展,即强调异构集成,在系统微型化中提供多功能,包括SiP、3D封装、TSV。
FOWLP与SiP为******封装技术主要包括倒装芯片封装、晶圆级封装和系统级封装。其中属于晶圆级封装的扇出型封装(FOWLP)与系统级封装(SiP)是当前封测领域的技术。
传统封装市场将以2.4%的年复合成长率成长,而整个IC封装产业CAGR将达5%。预计2.5D/3D IC,ED和扇出型封装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26%、49%、26%。
封测作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推动力,已经起到了带头作用,推动半导体其他环节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