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线谱电教板介绍
15世纪时,出现了白音符,音符种类也增加了。线谱发展到这种状态时,已基本能记录音的高低位置和音长短。到了16世纪,开始使用划分小节的记谱法,符头也变成了圆形。而使用这些就可以大大的减少相关的麻烦,这样的东西也开始走进许多中小学。17世纪,四线谱又被改进为五线谱,经过300年的逐步完善,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用的音乐记谱法。
想要了解更多请拨打图中电话与我们联系吧~~
五线谱电教板
关于记谱问题,情况异常复杂。这里只能将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的基本规则叙述如下: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符头(空心的或实心的椭圆形标记)、符干(垂直的短线)和符尾(连在符干一端的旗状标记)。音符的符头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与间内。符头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头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用音符干记谱,符头在第三线以上时,符干朝下,写在符头的左边;在第三线以下时,符干朝上,写在符头的右边。符头在第三线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据邻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远写在符干的右边并弯向符头。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假如同一符干连着许多符头而又分布在第三线的上下时,则以离第三线远的符头为准。许多音符组成一组时,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连。
在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记号一般用曲线或箭头来标明。曲线或箭头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线或箭头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17世纪,四线谱又被改进为五线谱,经过300年的逐步完善,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公用的音乐记谱法。琶音奏法将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线放在和弦之前来标记,有时也用小音符来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