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
东汉越窑褐釉香熏,它造型生动,质朴自然,不带托盘。这尊香熏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以自由开启,上半部由三层含苞欲放的莲花瓣图案构成,每排莲花有十一瓣,抽象成三角形状,每个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茎,十分清晰。盖顶饰有一精美的小鸟,亭亭玉立,眺望远方,下半部为圆柱形空心支柱。
晋代越窑青釉提炉,已同传统的香炉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优雅的把手,上面还有旋纹工,做工精巧,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窑香炉,釉色呈青***,为五只足,粗壮结实,稳稳地站立托盘上,完整无缺。





在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一个中山国君王的墓中,通高51.1厘米,直径65.8厘米,顶盖及鼎腹部刻有铭文469个字,共刻有铭文77行,盖上2个字,腹部凸玄纹以上3个字,以下1个字。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 塔香炉,盖顶有三环钮。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1、一只新的铜香炉炉购回后要***行精心的擦拭,擦拭时好用比较细腻的棉布,把香炉内外的油渍、灰尘擦拭干净;
2、选择好的香灰装入铜香炉炉中,香灰可用松针、柏叶、荷叶等煅烧而成,也可选择传统香焚烧获得的香灰;
3、用好香养护。新的铜香炉炉第次使用要尽量多装一些好香,点燃后盖上炉盖,使炉温加高,香气慢慢浸入炉体并化于炉外,多养护几次后炉具好像有了生命、有了灵气(香炉需要经常的养护才能保持这种灵气的存在,长久不用光泽灵气就会慢慢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