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鼎是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我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用具。三代及秦汉连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常见和奥秘的礼器。关于“鼎”的来历及效果: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早时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标志神州,让人们警觉,避免被其损伤。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1979年12月,在陕西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内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一件大鼎。鼎无铭文,起初根据表面纹饰,命名为“牛首夔龙纹鼎”,后为宣传出土地,更名为“淳化大鼎”。考古工作者在出土地发现了一座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该墓早年被盗,仅存11件陪葬品,包括青铜礼器、铜饰、角饰、蚌饰、金叶和贝币等。该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它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很大、也是圆鼎中颇大者。它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腹中部加饰三环状耳,环耳作立兽状,三足呈柱足状,上粗中细,下转蹄形。此鼎与众不同之处是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这种形制的铜鼎为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大鼎位于二层台东南角,造型接近西周早期的堇鼎和大盂鼎,所以年代应为西周早期,下限不能晚于康王时期。
人类文明进化史,曾经出现了以下四个时期: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以及铁器时代。而中国的古代人民,早在青铜时代便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出现让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由原始迈入文明。不但如此,青铜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巅锋时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人民对于青铜的冶炼技术愈发成熟,对于青铜器的图腾纹案雕刻愈发美轮美奂。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步入了又一个高潮期。青铜鼎作为青铜器中,能代表至高无上权立的器物,在春秋战国时期时刻展现着其耀眼的风采,所以青铜鼎成为了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