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来的“痧”是什么?
在生活中,注重******的人越来越多,不再单单的依赖于饮食,从很多方面着手进行***都是很好的。其中一些***的***方式也深受大家的喜欢,刮痧亦是如此。
可能你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在温度高的时候,去刮痧,按照他们的说法,体内的湿气、寒气实在是太严重了,确实,通过刮痧,能够得到非常好的***作用。即使后背被刮出红色的一片,他们依然乐此不彼。那么对于经常刮痧的人来说,后背刮出来的痧是什么呢?
经常刮痧的人,身上刮出来的“痧”是什么?
尝试过刮痧的人,他们的后背往往是红色的一片,这样的红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痧”,确实是这样,借助于刮痧片,使得人们把力量传递到局部***上,使得后背的皮肤进行不断擦拭,这样的过程,主要是把力量作用在后背的血管上,促使后背的局部毛血管被损坏,乃至于出现了裂破,这样的情况,就会形成了出痧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湿气重、寒气深,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刮痧结束后,这样的出痧感觉更加明显。
究竟刮痧应该如何刮
1、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皮肤出现深红色条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的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