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青蛙需要请考虑的几个难题难关
目前,人工养殖青蛙虽趋势很好,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青蛙属***二级保护动物及***保护物种,养殖者不能从野外抓捕,只得从养殖场引种繁殖,由于青蛙的特殊性,人工养殖青蛙存在很大问题:
① 种源质量问题:目前******培育青蛙种源的养殖公司很少,要规模性发展青蛙养殖,种源难以得到保证,很多都是采用品种作种源来繁殖下一代,但由于品种野性很强、适应能力差、训令难度大、养殖难度高,如果要得到有效发展,必须通过人工驯养后种蛙繁殖出来的后代才能适应人工养殖。不过师傅提醒说,青蛙养殖,作为特种养殖项目,投入成本也比较高,养殖风险也相对大些。
② 种蛙运输问题:青蛙繁殖期一般是3-6月,通过一个慢长的冬眠期,其体内营养基本耗尽,体质较弱,但青蛙一出洞,体质还没***,就要产卵,这时候如果长途运输,种蛙很容易,当温度升高,青蛙可以吃食,这时候天气太炎热,运输也成在一些问题。
③ 技术问题:青蛙养殖起步较晚,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不多,青蛙又属于水陆两栖动物,比较有特殊性,养殖难度较高,国内外***和学者研究较少。
④ 饵料问题:以前养殖青蛙(虎纹蛙、黑斑蛙)主要吃食活饵,养殖青蛙必须要先养殖好昆虫,有蝇蛆、蚯蚓、黄粉虫等,养殖昆虫同样设计到养殖技术,也有人用照明的方式来吸引天然昆虫作青蛙的饵料,养殖难度大生长发育慢。
从蝌蚪到商品蛙出售,全程饲料喂养,抵抗力强,生长快,解决青蛙(虎纹蛙、黑斑蛙)在养殖中的缺乏专一饲料、生长发育慢、种源缺乏等瓶颈问题,通过进一步推广,促进青蛙(虎纹蛙、黑斑蛙)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养殖模式上,对稻蛙模式也有自己的看法,自己虽然大部分是稻蛙混养的模式,但是水稻的种植目的是为了青蛙的遮阴作用,并不是增加收益,收的水稻都是放自己吃的,没有***吃的放心,专门稻蛙双收益的模式,在青蛙养殖户比较少见的。望各界人士来电来函咨询或来公司现场考察尽快搭上这列致富的高速列车。
青蛙养殖的水质管理
春季投放入池青蛙蝌蚪,一般经过约45天的养殖,蝌蚪即可开始进入阶段。蝌蚪进入期后,由原来的安全水生生活过度到水陆两栖生活。这时要将的幼蛙及时***到水较浅、堤埂坡度较大的幼蛙池中去饲养。
蝌蚪伸出前肢的时候,即将完成,这时还有一个很长的尾巴,其行动不便,可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将***到幼蛙池中。此阶段的蝌蚪不再吃食,而依靠吸收尾部作为营养来源,所以无需再投喂饵料。
水质的管理
蝌蚪宜肥水饲养,水质保持在浅绿为1好,当水质为深绿色时,可以进行全池换水(换掉多半老水)。由于在蝌蚪养殖期间每天都在进行投喂,所以蝌蚪池中的水无需刻意肥水,只要是饲喂蝌蚪的饲料适量时,水自然变绿。
青蛙养殖之采卵,你知道多少了?
青蛙产卵以后,受精卵不能久留在产卵池中,一般应在产卵以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水面上可以看到一片灰黑色的卵块,这时是采卵的适宜时间。
为了保证适时采卵,在产卵季节,要加强产卵池的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卵块。在雄蛙鸣叫频繁的傍晚,特别要观察亲蛙抱对的情况。一般前一晚上亲蛙抱对的地方,就是次日雌蛙产卵的场所,据此可及时发现卵块,避免遗漏。
采卵时要用剪刀剪断与卵块粘连的水草,切莫强拉硬扯,以免弄破卵膜,影响孵化。采下的卵块要迅速移入孵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