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热油工作温度超过较高工作温度时,油管壁会结焦。随着结焦层的增厚,油管壁的高温会引起结焦粘结。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管壁温度进一步升高。因此,热载体出口处的导热油的温度不应超过较大操作温度,并且热载体的较大膜温度应小于允许的膜温度。加强现场监测,确保热载体系统完好无泄漏,定期检查设备腐蚀泄漏情况,发现泄漏及时维修。因此,应合理设计热载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设备壁厚和抗压强度,并在设备和管道上安装压力表、安全阀和泄压管。
在国际分类标准中,导热油属于“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类(L类),它具有润滑油的一般理化性能,但又有根本区别,区别之处在于其使用性能不同。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在高温下使用,因此“热稳定性”是其主要性能。
导热油各项理化性能指标的定义可参阅《GB/T4016石油产品名词术语》。
导热油行业标准SH/T0677—1999规定了17项指标,分别从6个不同层面来表征导热油的理化性能和使用性能。

避免导热油的结焦导热油在运行温度超过较高使用温度时,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因此,严格控制热载体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较高使用温度,热载体的较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
首先做好全系统的注油、排气工作,应按照操作操作程序进行:先用注油泵将所需全量的导热油输入贮油槽后,再将油输入全系统,并将油注满供热系统,打开冷油置换阀排气后关闭。当油注满全系统进入膨胀槽,油位上升超过溢流口回到贮油槽时,关闭注油泵和进出口油阀。再启动循环泵关闭旁通阀,全系统进入循环运行排气状态。管线内的气体可在分气器分离后从膨胀槽排出,必须进行充分循环,排尽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