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阻起动柜运动过程
水阻柜运行过程:高压开关柜合闸的同时,水阻柜接收到高压开关柜的合闸信号,水阻柜动极板自上而下开始运行,在设定的时间内动极板运动过程中电阻值逐渐下降,当电阻接近于零时,通过一个限位开关,使水阻柜内的真空接触器吸合,将水电阻短接掉,电机启动完成,经过几秒后,动极板自动复位至原始状态,等待一下次启动。如水阻柜在预定的时间内起动没有完成就会发出一个故障报警信号,自动切断开关柜,确保电机不开路。10-15KV600A的起动器采用真空拉出式的接触器,其容量为15KV600A。
水阻柜缺点
水阻的效率低,只能做软启动。如果作为调速,必须将水阻柜箱体(液体电阻部分)长期带电,一旦出现箱体漏液或者液体电阻减少或者干枯,必出现生产事故或者安全事故。并且由于箱体液体电阻长期带电,发热严重,要有外围散热设备才能维持运行。所以相对人力维护成本也会增加。在停机断电的情况下,方可通过加水孔注入清水(装置新水),直至报警消除。
水阻柜的改造方式
在现场的实际改造中:虽然水阻柜存在以上缺点,但是客户在水阻柜改造变频时还是会保留工频水阻启动的模式。
(一)一般水阻柜有两种改造方式,按照电机的不同,分为两种水阻串接方式
1、转子串水阻
即电机属于绕线式电机,即转子回路未短接。此时通过改变起动过程中转子回路的电阻值来逐步实现软起动。
2、定子串水阻
即电机属于鼠笼型电机,即转子回路在电机内部已短接。此时通过改变起动过程中定子回路的电阻值来逐步实现软启动。
(二)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水阻
1、温度改变阻值大小
即在启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电解液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电解液分子活动加剧,使电阻值逐步减小,逐步改变机端电压,使之达到软起动的目的。
2、柜内增加极板升降电机
通过柜内增加极板升降电机,匀速的改变输入输出极板之间的距离,改变电阻值的大小,逐步改变机端电压,使之达到软起动的目的。
注:其中若是温度改变阻值大小,主要属于定子串水阻系列(即鼠笼式电机)。
若通过极板升降电机改变阻值大小,则定子和转子串水阻都可。目前常用的方式还是通过极板升降的方式,方便控制启动过程。
2 启动瞬间即跳闸
其原因是水电阻阻值变得太小,启动电流过大。夏季环境温度高或经常启动后水电阻的温度升高造成水蒸发,溶液浓度变大,使阻值变小。一般加水至标准水位即可正常启动。
3 启动过程结束切除水电阻时跳闸
3.1 水电阻阻值偏大
水阻柜使用一段后,在连接活动极板的铜排上会有一些白色的Na2CO3结晶,或因溶液渗漏使液位下降后补水,都会导致溶液浓度不够,液体电阻变大。电动机启动电流偏小,加速声音低沉,电动机启动完毕后达不到额定转速,约为50%~70%,短路接触器短接后电动机电流猛增,致使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跳闸。此时可向溶液中逐步定量添加Na2CO3来降低水电阻阻值,观察启动效果,满足启动电流≤1.3Ie即可。(3)测温元件Cu50热电阻开路,温控仪显示温度超过上限设定值,更换Cu50热电阻即可。
3.2 箱底极板表面附着污物致使启动电阻偏大
水电阻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箱底极板表面附着污物使得启动电阻偏大,电动机启动完毕时活动极板到达行程下限,与箱底极板短接时有大的火花产生。对极板污物可用浓度为20%的稀盐酸刷洗。
3.3 短路接触器不动作
水阻柜在电动机启动完毕时除活动极板与箱底极板短接外,还设计有短接接触器将电动机二次引出线短接,若活动极板到达行程下限后1s无短接信号就输出保护跳闸信号。其原因是短路接触器线圈烧或辅助接点接触不良,中间继电器线圈烧或辅助接点接触不良。
3.4 启动过程超过PLC内部的设定时间
超过电动机启动设定时间(一般为40s)后PLC检测不到行程下限开关信号,输出保护跳闸信号。其原因是带动活动极板移动的丝杠滑丝、伺服电动机不转或行程上限开关坏。丝杠滑丝和行程上限开关坏时只能更换;②分别向液阻箱中加水至要求液位,要保证水箱留有不少于10cm空余。伺服电动机不转,主要是复位接触器KM2坏或伺服电动机自身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