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堂砖雕也有的用来装饰自己的茶室。在古代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故而“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而在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所以用砖雕来装饰的茶席,相比于西方文化装饰的茶室来说,砖雕彰显了一种中国古文化气息,更有一种诗人雅兴,吟诗作对的一种氛围。
秦代的砖雕更加精细,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形态矫健、生动,呼之欲出。至汉代,流行陵墓画像砖、画像石,尤以东汉为盛。汉画像砖承袭模压印花工艺,雕工更胜前朝,纹饰题材广泛,包括、劳动、生活、自然风光、神话传说等。构图疏密有致,风格古拙、雄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兴起,砖塔盛行,砖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唐代砖雕在建筑上应用更广,采用先模压后雕刻技法,使作品更精细,更立体。这一时期盛行花砖铺地,常以莲花、宝相花、忍冬等为饰。
丹景石的画面以浮雕著称,其形成的原理主要是铁锰粒子浸染部分硬度比较大,其余部分硬度小一些,长期的水冲以后,硬度小的部分凹下去了,就形成了浮雕效果。据统计,具有浮雕效果的丹景石能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比例相当高了,而且浅浮雕、深浮雕都有,也有浮雕与平面色彩相结合,各类非常丰富。目前,仅从天然画面石系列来看,成体系的具有浮雕效果的还不是很多,从稀缺度来讲,浮雕效果的丹景石就显得弥足珍贵。许多石友在评价浮雕丹景石时,经常用视觉冲击强、富有立体感、对比度好等词,很少与中国的传统浮雕艺术文化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