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下泵介绍
传统液下泵适用于输送带颗粒、高粘度、强酸、碱、盐、强氧化剂等多种腐蚀性介质。新型液下泵适用于输送等多种轻质性介质 。叶轮与泵轴紧固螺母松脱或泵轴变形曲折,形成叶轮多移,间接与泵体磨擦,或轴承***,都有能够降落液下泵的转速。传统液下泵其壳体、出口管及过流部件全部使用耐腐蚀性材料制成,电机部分放置在液面上,泵部分放置在液面下,具有耐腐蚀性强、无堵塞、耐高温等特点。新型液下泵其泵体、电机及过流部件全部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电机部分与泵部分同轴连接为一体放置在液面下,具有免维护、爆、零区使用、低能耗等特点。
玻璃钢液下泵优势介绍
玻璃钢液下泵优势介绍泵站防水性高
对于低洼易涝地区,在堤防决口或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暴雨降临时,排灌泵站常被水淹。一旦泵站的机电设备被水浸泡,清洗和烘烤等修复工作量很大,将会延迟排水时间,增加灾害损失。填料函是将泵轴穿过泵壳的环隙作成密封圈,于其中装入软填料(如浸油或涂石墨的石棉绳等)。因此,常规泵站本身的防洪防潮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但玻璃钢液下泵采用的是潜水电机,水泵机组可以在水下运行。所以,即使泵站被水淹没,只要电机不超载,水泵能在稳定区工作玻璃钢液下泵随时可投入运行。
机组拆装快捷
以往的玻璃钢液下泵和出水管是用螺栓连接,主要用于深井提水、小型施工排水等。但近代的玻璃钢液下泵与出水管之间已经实现了自动偶合,在出水管固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螺栓便可快速安装和拆卸水泵机组,从而大大加快了机组的安装和检修速度。液下泵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离心泵,有铸铁的壳体,下端有螺旋室(蜗壳),室内有吸液管和安装在立轴上的透平轮。如河北省沧州的叶三拨泵站,每台常规的口径1.4m立式轴流泵机组安装时间为15~20天,而口径相同的玻璃钢液下泵只需1天。对于小型玻璃钢液下泵机组,安装拆卸就更加方便,有的只需1小时就可以安装或拆卸完毕。这对于防洪排涝等需要紧急拆装的泵站是十分有利的。
当前的大口径玻璃钢液下泵的主要安装型式有井筒式和导轨式二种。
轴流式和导叶混流式玻璃钢液下泵的主要安装方式是井筒式。井筒式又有悬吊式、弯管式、落地式、开敞式等。
另外,对于不同型式的进水流道。也可以采用井筒式玻璃钢液下泵。为钟型进水流道的井筒式玻璃钢液下泵装置形式。
泵站工程***省
泵站工程***包括土建***和设备***。采用玻璃钢液下泵后,土建***和设备***均可降低。
液下泵结构及应用改造
1 前 言
我厂用液下泵是一种耐腐蚀立式泵,其过流部件浸没在被输送的介质中,传动轴通过支承件与轴承部件保持其稳定性,泵的重量和轴向力通过轴承传递给基础,根据工艺装置要求,液下泵应具有一定插入深度。此泵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1 介质特性
根据输送介质的腐蚀性、挥发性、含固体颗粒粒度、浓度等情况,确定叶轮型式、材料、轴承、密封及冲洗方式等。
1.2 使用条件
抽送介质温度高低,决定了支承型式、冷却结构、有无保温夹套等。根据泵的使用要求,可合理确定泵体插入深度,属于随时都可能启动的液下泵,泵体插入深度必须足够长,以使液位浸没泵体,保证液下泵随时可以启动,例如***生产用泵及湿法冶炼所用液下泵;污水排空性质的液下泵,使用要求是污水积满以后,启动液下泵,吸净污水后停机。液下泵操作和巡检人员要和密封空气输送单位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液下泵空气供应稳定。在这种工况下,液下泵的泵体插入深度可以设计得较短,通过加装吸入管补充插入深度,吸净液体。泵体插入深度的缩短,有利于提高泵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2 液下泵结构
2.1 典型结构
为双支承液下泵剖面图,支承是刚性的,通常使用滚动轴承,上轴承为成对安装的角接触球轴承或向
心球轴承,下轴承为向心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这种配置可以承受双向轴向力和一定的径向力。此泵采用
离心叶轮,它适用于固体颗粒含量较低的场合。根据介质的具体特性还采用旋流式及混流式叶轮。
2.2 一些变型结构
因结构制约,双支承液下泵转速n= 1500 r/min时,泵体插入深度L≤ 1 700 mm;n= 3000 r/min时,泵体插
入深度L≤ 1 100 mm。插入深度较短是双支承液下泵的主要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大液下插入深度,
可采用下列措施,这形成了液下泵的两种变型结构。
液下泵
缺点编辑编辑
传统液下泵
(1)须要增加中间槽,并且操作时需控制中间槽液位;
(2)维修较复杂且须定期更换密封;
(3)维护率高且费用大;
(4)需要密封气;
(5)不适用于介质的输送。[7]
新型液下泵
(1)不适合输送带有颗粒的介质。
(2)不适合输送极强腐蚀性的介质。
(3)不适合输送温度超过60℃的介质。
(4)不适合输送高粘度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