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是坏脾气,越是需要爱
前两天,在小区楼下和几个妈妈聊天,听一位妈妈说起自己孩子: 我昨天把我儿子狠揍了一顿! 下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孩子非要让领着去小区广场玩。 我好生好气地跟孩子讲:妈妈累了,还要给你做饭,等明天再去吧。如果你设法使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避免发脾气,他以后发脾气的概率就会减少。 熊孩子不愿意,非拉着她出门,大喊大叫地说:我不要!我就要现在去! 我没理他,扭头去厨房做饭,刚拿出一个碗准备打鸡蛋。
熊孩子过来一把把碗给我摔地上去了,他还在一旁站着,气呼呼地看着我! 我当时就炸了,拉过来狠揍了一顿!我看他以后还敢不敢了!
有的妈妈纷纷附和说:对,我家那个也是这样,脾气大,他爸就说揍得轻了! 有的妈妈表示有点担忧:我怕老这么教训孩子,孩子会有心理阴影啊……
再说,大了以后打不动了怎么办? 妈妈们集体沉默了两秒钟,齐刷刷地表示:唉,都知道不能打骂,可是熊孩子也太气人了!
一看孩子撒泼就忍不住,回头又愧疚不该对孩子这样…… 估计这样的事情,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 看到孩子乱发脾气就会急火攻心,打骂孩子一顿后心中又愧疚难当。 尤其是当挨打挨骂后的孩子扬起满是泪水的小脸问“妈妈你不爱我了吗”的时候,妈妈们的心都要碎了。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需要陪在孩子身边,认同和接纳他的情绪,帮助他回复平静。 怎能不爱?又怎能溺爱?谁又能理解妈妈心中的矛盾纠结呢? 曾经看到有句话说:越是孩子不可爱的时候,越是孩子需要爱的时候。 孩子发脾气时,只要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
用爱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行为,“小怪兽”自然会乖乖变身“小天使”。
呵护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能力激发的门索。
怎么做?
如果就好奇心本身去采取行动,这也容易进入死胡同,常说教化一词,思路从这里来。
用化的办法。
何为化?
从无到有谓之化,教化就是化出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如何化?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一化齐俗、造化小儿、蜕化变质等。
从成语中,可以读说化是隐形的、漫长的;现代物理科学又告诉我们,能量是可以传递和转化的,而且同频共振,同气相吸,高能吸引低能。
所以,呵护并加强这种好奇心便要塑造一个利于其生长的场,通过这个场散发的能量潜移默化去生化出教育的目的。
叫做修建家庭教育的学习场。
这种学习能量场似乎抓不到看不着,其实起决定作用。
指责、打骂也会衍生出场,但是能量是低频的,负的,其中而化的只能是、无趣和愚顽。
教育孩子也是“极简单”的法则,确立积极的交流方法是很重要的
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只要能先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孩子,其他的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通过交流工具使交流更加冷静,由此可见美丽的语言对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尊重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将孩子放在尊重的位置,孩子才会反馈尊重给父母。家长要说就说正能量的话,美好的话语不仅能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力量,同样也能让温暖回馈过来。
孩子从小就接受积极向上的话语,心里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让别人看到他们的爱和美。
极其单纯积极的父母很少对孩子说“不”。 挫折教育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构筑错误的价值观。孩子没有必要感到失败引起的悲伤和愤怒。 失败越是鼓励孩子,使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的失败。
如果孩子从小听到的都是坚决的“不要”“不能”,那么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就会很差,因为从内心就没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