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
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有些平衡就无法重新建立,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的努力无法弥补的. 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响生态系统内相应的协调关系,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以致恶化. 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这种互为依托的关系,才能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做好水土保持与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措施拦截地表径流的能力非常显著. 在干旱、半干旱水土流失区,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大大地增加降雨蓄渗量,生态环境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 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地,三是沟壑.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与治理这三大地类的水土流失同步进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山区扶贫攻坚创造条件; 减少入河泥沙,减轻洪涝灾害; 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环境容量; 促进社会进步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挡土墙、排水沟、梯田梯地等。①谷坊是在沟谷中构筑多道土石坝以拦截水分和泥沙。②挡土墙建在切坡或沟壁的下方,防止上方土石下移。③排水沟或称天沟,是在沟头和沟谷两坡的上方开挖水沟并硬化,拦截坡面水流,使沟头与沟坡免受流水直接冲刷后退。④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梯地,避免顺坡耕种是十分有效的工程措施。由于梯田梯地的田地坡度很小,水流侵蚀作用也十分微弱,而陡坎经人为加固后具有很好的抗侵蚀能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为显著。有关研究证明梯田梯地保水保土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耕地含水量一般可增加6%~12%,与顺坡耕地相比增产1倍以上。可见修建梯田梯地既有有效的生态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