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自然概况部分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对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和高程等没有做出详细的调查与介绍,不能够为后续设计、工程概算提供支撑;
二是在气象资料方面,缺失≥10℃积温、年蒸发量、风速风向、大风季节及日数、雨季时段、风季时段、冻土深度以及设计所需不同频率暴雨量值等重要参数值,使后续林草植物种选择与配置、水土保持拦蓄标准的计算与复核失去特征数据支撑;
三是在土壤资料方面,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经常出现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及种类繁杂,建设项目占地土壤厚度、可剥离范围、表土数量及面积等数据缺失,导致不能够准确计算表土剥离量;
四是在植被资料方面,调查工作不细,对项目区植被、主要乡土树草种组成调查不细,种名不规范,缺失生长情况及林草覆盖率等,不能够为后续植物措施设计提供背景资料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也向水土保持产业提出了要求,并为水土保持产业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生态环境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 一是坡耕地,二是荒地,三是沟壑. 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与治理这三大地类的水土流失同步进行,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生产力合理***( 或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 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个基本问题.

地形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水在平地上一般不会流动或流动很慢,没有动力,不能冲走地面的土粒。水在有坡度的地面上,水流动加快,就产生了动力,就能冲动并带走地面的土粒。产生水土流失,坡度越陡,水流动越快,动力也越大,产生的水和土的流失也就越多。
什么是水土保持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取得的各种效益的总称。
什么是蓄水保土效益?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