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状态检测速度加速度包络设备状态检测速度加速度包络
| 序号 | 分类 | 指标项 | 在线监测采集 |
| 1 | 性能指标 | 传感器 |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可选内置温度传感器) |
| 通道数 |
8路振动 8路温度 8路包络;或者4通道振动 4路温度 4路包络。 |
||
| 测量参数 |
振动总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包络)和温度;
故障特征值;振动原始波形 |
||
| 测量范围 |
加速度:1~250m/s2;速度:0.3~65mm/s;位移:1um~200um; 温度:-20~ 300℃ |
||
| 频率下限 |
2Hz,可分档切换 |
||
| 频率下限 |
10kHz,可分档切换 |
||
| 谱线数 |
1600线,可分档切换; |
||
| 存储容量 |
可存储近3天数据; |
||
| 供电电源 |
220V50Hz或24供电,可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
||
|
2 |
外观指标 | 外观尺寸 |
200*140*80(mm) |
|
|
重量 | 500 | |
| 安装方式 | 支架安装 | ||
| 通讯方式 |
以太网(有线或无线)、4G |
||
| 指示灯 |
电源指示、通讯指示灯 |
||
|
3 |
环境指标 | 防护等级 | IP65 |
|
|
使用温度 |
-10℃~ 55℃ |
|
| 存储温度 |
-20℃~ 70℃ |
对旋转设备而言,绝大多数故障都是与机械运动或振动相密切联系的,振动检测具有直接、实时和故障类型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振动检测是针对旋转设备的各种预测性维修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其它预测性维修技术:如红外热像、油液分析、电气诊断等则是振动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
风电机组振动监测的实施方法有连续监测、定期监测和故障监测。其各自特点如下:
连续监测
也称在线监测,以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包括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为手段的精密诊断。
优点:信息收集比较全方面,分析手段丰富,准确性较高。
缺点:设备***较高,操作人员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
定期监测
按照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监测,一般以简单小型便携式检测仪器为手段,属于简易诊断。
优点:设备简单、***较小,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信息收集和分析相对简单。
故障监测
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以巡回检查为基础,感官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时,再对设备进行测试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评价运行状况,为检修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振动测量技术 主要是仪器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测点的选取以及振动本底值的消除(见工业噪声监测),避免剧烈温度梯度变化、强电磁场、强风等环境因素的干扰等。
物体振动测量 测量辐射噪声的物体振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点。不仅要测量发声物体的振动,还要测量振源(如电动机等)的振动和传导振动的物体的振动。声频范围的振动测量,一般取20~20000Hz的均方根振动值(线性档或c档振动值)。振动的频谱一般宜用窄带分析(见工业噪声监测J。一般现场测量可先用倍频程分析,而后根据需要,再用窄带分析。振动值可以用加速度、速度或位移来表示,振动对人的影响常用加速度值描述。
振源频率的测量需要扩展到20Hz以下。可按振源基座三维正交方向测量振动加速度。机械振动在多数情况包括突出的单频振动。
测量需要选择灵敏度和频率响应能满足测量要求的加速度计,并在使用前熟悉仪器的性能。此外,测量前应充分了解温度、湿度、声场和电磁场等环境条件,以使加速度计和其他仪器能有效地工作。
动态数据监测系统
机泵类设备(电机、风机、泵、减速机等)设备动态数据监测系统,运行工况比较稳定。而且故障发生有一定的趋势性和周期性,突发故障较少发生。因此这类设备在线监测方案,定时采集数据上传服务器即可,这样既能避免人工点检的数据随机性,也能减少现场人工点检的工作量,为企业减员提供技术保障。设备状态检测速度加速度包络
机泵类设备主要是由电机、联轴器、泵等组成,安装基础以刚性基础为主,部分有柔性支撑。设备常见故障经常发生在这些部件上:
(1) 转子故障:不平衡、轴弯曲、叶片磨损或断裂;
(2) 不对中故障:联轴器对中不良、轴承安装不对中等;
(3) 松动类故障:地脚螺栓松动、底座松动、轴承配合松动等;
(4) 泵气蚀故障:
(5) 轴承故障:滚动轴承点蚀和磨损、保持架松动、轴承润滑不良、轴承配合松动(间隙大);
(6) 齿轮故障:齿轮点蚀、磨损或断齿。.齿的磨损、齿承受过大负载、偏心或齿隙游移、齿裂断、齿轮组合状态问题、齿摆动故障等;
电机故障:匝间短路、转子断条、气隙偏心、铁芯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