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化名),男,大一新生,来自内地农村,高一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办企业受挫,目前生意不佳,有一弟正读初三,家庭经济较困难。因***选择及退学意愿上与父亲产生矛盾,由父亲带来咨询。此个案几经反复,前后接待数十次,对其父亲也接待数次。后来,该生转入下一年级学习,现在已到大四,本人和辅导员反映适应良好。
二、主诉及咨询过程据许父说,许***以六百多分入校,被某******录取。来校后,其父听说该***将来就业形势不好,于是托人将其转入某热门***,为此还需补交一大笔学费,暂时***。儿子觉得学校和***都不理想,想退学回家重考。父亲认为儿子太小不懂事,怕他浪费了机会,耽误了时间,希望我帮助其打消退学念头,并帮助其作***选择。许强告诉我们,他高中时成绩不错,可以上***大学。母亲去世后,父亲经常对自己谈到续弦,以及生意挫折的苦恼和重整家业的期望,这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成绩受到很大影响。***前就表示想复读,但父亲不同意。父亲替自己填了志愿。自己对考上这个学校并不满意,原先成绩不如自己的人都上了***大学,而自己却只考上二类本科院校,自觉脸上无光。但父亲却大摆太原宴席,请村里人吃饭,弄得尽人皆知。他来这个学校本来就心不甘情不愿,而父亲却又再次替他做主换***,还欠下一大笔学费。家庭经济情况本来就不好,他不想花一大笔钱去读一个热门***。许强希望父亲能给他一次机会重考。在谈到理想的***和学校时,许说到了某医科大学,并说学医是母亲死后他的一个心愿,母亲生病时曾希望他学医。母亲有心脏病,不能生孩子,许强自认为母亲的心脏病是生自己引起并加重的。小时候他不懂事,***、贪玩、不思进取,学业一塌糊涂,给母亲添了不少烦恼。母亲生病后,又没有好好陪她。许强对母亲的死有强烈的悲痛和负疚感,叙述时曾多次泪流满面。在咨询初期,许对父亲替自己做主十分不满,对抗情绪非常强烈。许对父亲在母亲生病时没有尽到责任也有不满。母亲生病时父亲仍然忙生意,有时还对母亲住院、吃药的费用有一些怨言,不时对儿子说母亲又花了多少钱。因此,许觉得父亲对母亲的病没有积极***。在我们的辅导下,许强选择了***,并去办理了有关******的手续。但没过多久又改变主意,而且反复多次,系里和学校其他部门都不堪其烦,颇有微词,希望他退学接受***。许强的父亲也很矛盾,很痛苦,有时怕逼坏了儿子,就接受儿子的选择,但回头又觉得儿子太不懂事,希望他听从自己这一回,甚至给孩子下跪,当着孩子的面打自己的脸,在电话中哭泣。儿子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又很不忍,于是服从父亲。反复几次后许强觉得父亲给老师添了太多麻烦,因而连老师也怕见,一心想退学回家。如此折腾,根本无心上课。在我们的建议下,许强于国庆期间回了一趟家,回校后决定静下心来学习。但因其转***,许多事还没有办好,原先的班级也发生了变化,带来了诸多不便,再加上怕见老师,因此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咨询中心为其做了许多沟通工作,努力帮助其适应,他的情绪才有所稳定。但临近考试,他得知因错过选课时间,任课老师那里没他的名字,需要分别与任课老师解释和沟通,情绪又出现较大波动。休学回家重考的念头又冒了出来,怕咨询老师阻拦,他偷偷地回了家。学期快结束时,许强与父亲一起回校办了休学手续。回家三个月后,许写来一封信。信中写道:“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请替我保密,***好某老师也别告诉)。在我母亲去世后不到一年,也许是内心的空虚,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感情寄托,总之,我做了一件很不该做的事———***。刚开始,她的信总是如期而至。而我在成绩下滑时,也总是对自己说:就算是为了她也该努力呀。于是总是鼓足了勇气拼命学习。到了高三,开始几个月一切依旧,可后来她却音讯全无,我的许多信都如石沉大海。高三下学期开始时,初中同学告诉我:她在中专又有了男朋友,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经过两个月的思想斗争,我总算从中解脱了,可此时已是***前一个月了,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拼命地学,成绩有了些许起色,但是考得仍不理想。于是我决定重来一年,而且也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已明白了过去的错误,可是后来……后来就发生了这一切。 “也许,我真的很不珍惜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是我对学校存在偏见,如果一开始就听从您的意见,如果不和父亲作对,在您的帮助下,我肯定会比别人学得好。但我却选择了逃避。现在,后悔已不可能,既然选择了,我就应该认认真真走下去,争取走好每一步……也许,上天真的对我太好,让我遇到这么多好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在我情绪低落和感到困惑无助的时候。也许,遇见您是我一生中***幸运的事,在您那里,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我学会了怎样去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虽然这一次尝试我失败了,但至少我有了经验,下一次遇到挫折时,我能够坦然面对。以前,我失去了自信,如今,我希望自己能找回从前那种奋斗精神。我***胜自己,重新站起来,而且会站得更高更稳。” 第二年9月,许强再次回到学校,情绪已稳定了许多。他参加了第二次***,但没有考上那所医科大学。不过他对此已经能接受。原先的学校因为合并,已并入***大学,他觉得更值得珍惜,他对***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学校在医工结合方面的努力,使他看到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此后,他的学业渐入正轨。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