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是很讲究“忍”的。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荀子·儒效》云:“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惰,然后能修”,《吕览·去私》篇云:“忍所私以行大义”。古代诗人列出了许多“忍”的例子:“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淮阴之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事,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忍辱负重是一种具有高层次修养的表现,它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精神而采取的惩忿窒欲、自我克制的精神世界,只有心胸开阔有气量者才能做到。
正如古人所云,“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众所周知的《红岩》中的华子良,装疯卖傻多年,遭到敌人***,也遭到自己同志的轻蔑,为的是要在关键时刻营救战友。忍辱负重不是怯懦的表现,它不是“逆来顺受”、“浑浑噩噩”的同义词,更不是为了个人苟安而出卖原则的行径。相反,它是意志坚强的表现,是勇敢的表现,是智慧的表现。正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难堪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