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这项说法没有被任何研究证实,有研究检验超过1600名跑者,但没有发现脚后跟和脚跟前端着地的受伤率有任何区别。运动医学和科学期刊有研究显时用前端着地能降低50%的受伤机率,但研究中的16名受测者都是早早采用前端落地的专业运动员,因此很难论证一般跑者的区别。
根据观察,当脚后跟着地的跑者想转换为前端落地时,受伤机率会大大增加,职业跑者会产生脚踝伤势如足底筋膜炎和阿基里斯腱等,即便是一般跑者也容易有翻船和压力性骨折。
伤势出现的原因在于不同的落地会有不同冲击承受。曼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用脚前端着地会减轻膝盖负担但会增加脚踝压力,而脚跟落地则相反,许多研究都证实不同部位落地的差别只再受压迫处。
因此用无论是要采用哪一种跑姿,第一当然是要健康安全,再来就是以舒服为主,世界上不存在最完美的跑姿,跑的健康和舒适才是运动最重要的。
跑步方式一向是跑者最重视的一环。然而调整出正确的跑步方式不需要特殊器材或是训练,唯一要做的就是开始跑步。
然而,这里有些小秘诀,能帮助你顺利建立正确的跑步方式:
跑姿
正确的跑姿并不会自然发生,而是要再跑步之初就要注意,多数的跑步教练都会强调「屁股前推、肩膀往后、手臂放松,开始放松跑步。」这些诀窍能帮助正确呼吸,有效率的运用肌肉并降低受伤机率。
抬起脚
用拖行的方式跑步容易受伤,因此跑步时脚抬起来,一开始会不太舒服,但一段时间后建立起强壮肌群,在长跑时会更轻松省力。
呼吸
如何知道你的配速过快了?检查呼吸就知道,在正确的配速下你应该还能短短说几句话。长跑时,一定要专注在呼吸上,让每口气都深、缓和稳。
将上述三点训练成为自然习惯,会帮助你成为强壮且有效率的跑者,并开始建立起正确跑姿,再通过其他训练计划,能让你越跑越快。
影响跑步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跑步姿势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在跑速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耗损能量比较少,你就有更多本钱可以撑到最后!所以啰,若想提高跑步效率,我们可以这么做:
尝试提高「步频」:
以小步伐取代大跨步的跑法,让每一步更省力。
跑步时重心微微向前:
用身体惯性带动自己前进,减少自身使力。
适当放松:
让紧绷的肩膀放松,摆动手臂,避免上半身无谓用力。
稳定躯干:
加强锻炼核心肌群,让跑姿更稳定。
多数跑者早已知道拉筋的重要性,但多半只会想到背部、脚掌、大腿后侧或膝盖等,却忽略到跑步重用的关键肌群:小腿肌。
事实上,伸展小腿肌对跑步有诸多好处,以下5点来看看关键肌群的重要性:
减缓肌肉紧绷
一般人每天都会大量走动,如果小腿肌过于紧绷,那腿部和背部就必须分担压力,进而导致更多酸痛和紧绷。
降低足底筋膜炎发生机率
小腿肌由背部和腿部的独立肌群组成,同时也是触发足底筋膜炎的主因之一,因此伸展小腿肌能预防足底筋膜炎发生。
提升平衡感和跑步姿势
不论何种运动都会让肌肉紧绷,但拉筋能增加柔软度,并有助于稳定跑步姿势,伸展小腿筋能让跑步时维持直挺不晃动。
预防慢性足部疾病
伸展小腿肌除了能预防足底筋膜炎外,还能降低足部和脚踝的关节炎、扁平足、糖尿病足溃伤,甚至是压力性骨折。
保持足弓完整
足弓由跗骨和跖骨组成,不仅支撑重量,还能矫正走路姿势。伸展小腿肌有助于保养足弓,并强化韧带和肌腱。
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的跑者都想改善所谓的「步幅」,但多数人只注重外在训练,却忽略身体内在。
髋屈肌在动态跑步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髋屈肌中最大的肌肉组织髂腰肌(iliopsoas),它连接大腿骨和脊椎,功用是在跑步时让膝盖抬升和摆动。
然而,跑步时多数时间都在拉紧髂腰肌,而没有伸展,因此容易产生不平衡。而久坐可能让髂腰肌的状况恶化,「坐得越久,髂腰肌会越紧绷。」知名运动生理学家Tom Holland说道。
「肌肉越紧绷,步幅就越短,进而影响自然跑姿导致身体不稳,甚至是受伤。」Holland认为在日常跑步环节加入针对性的重训、拉筋和敏捷性训练能强化髋屈肌并调整跑姿和步幅。
因此专家建议在热身时加入两到三分钟的高抬腿、踢屁股、跳绳和倒退来完整活动髋屈肌。Holland也建议藉由不同的重训动作来强化髋屈肌,特别是臀部肌群,「确实伸展和重训强化髋屈肌的前后端非常重要,那里就是发力最重要的臀部肌群。」恼人跑者膝,造成原因多?
跑着跑着唉呀一声,膝盖外上侧在跑步中或休息后产生疼痛,「跑者膝」实在是咱们跑者的梦靥!广场健身器材户外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