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计划表的例子也反映出几乎各环节都存在问题,可以想象这样的HACCP体系是难以保证有效运行的。这种现象存在于整个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过程,发生的特点可归纳为连贯性、并列性、反复性。
再说前面分析物理性危害“牛摔伤引起感染”的例子,预防措施栏表述为“及时检查护栏、缰绳是否牢固,防止牛只摔落和相互顶撞” ,判断栏表述为是CCP。在HACCP计划中控制措施表述为“通过宰前检验查验两证”。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在制定HACCP计划过程中,这个步骤引发诸多存在的问题。前面说到是危害概念不清,这里的预防措施描述的是危害的原因,且不是由屠宰企业采取措施能够控制的,接下来的HACCP计划表中查验两证显然不是针对该危害进行控制。
六、企业操作要求与法规、标准明显不符
在评审中发现出口肉类企业将出口相关要求作为企业建立HACCP体系的依据之一,但其体系文件中要求与国家规定不符。如《肉类屠宰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要求分割间温度12度以下,企业的工艺描述为12-15度以下;要求冻结库温度-28度以下,48小时以内,企业的文件规定-25度以下,没有时间要求;要求记录应至少保存两年,企业的规定为记录保存一年等等。
针对HACCP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解决:
一是通过积极引导,改变企业被动实施HACCP体系的局面。我国食品企业目前的风险成本较发达国家低,有些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HACCP体系对降低食品风险、保证食品安全的作用,而是出于客户或国家强制要求建立了HACCP体系,通过了HACCP认证。由于是被动实施HACCP体系等原因,导致企业不能持续、有效的运行HACCP体系。在对企业监管和验证时,应从体系运行有效性入手,并从风险分析、专业知识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另外,在对认证机构监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认证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保证认证工作质量。
二是增强HACCP体系培训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人的因素,企业方面是管理人员多,专业人员少;机构方面是全能型人才多,专家型人才少。目前的各类针对HACCP培训不少,对了解掌握HACCP原理及应用起到一定作用,但有的培训质量不高,甚至一些基本概念都发生偏离,对初学者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应加强培训管理,建立相应培训管理机制,对培训的组织、教材内容、课程设计、教员资质、产品特性等提出明确要求,真正达到提高HACCP体系认证机构、企业管理人员理论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