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社区健身器材,不锈钢材质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会出现一种健身器材,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欧美这些***健身路径也时常被称为“室外健身房”。这些室外器材的制作材质有时会根据具体的环境而不同,具体有木头的、钢铁以及玻璃钢的等。每种健身器械上都会发现有关此器械的简单介绍,但聊城大学***硕士***5史文生等对某市城市社区中健身路径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社区健身器材的安置方便了居民的日常锻炼,但是居民的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社区场地小,器材安置的数量较少,且居民对器材的种类、类型也存在很大的偏见,满足不了居民的实际锻炼需要;社区对健身器材的维护、检查与维修工作没做到位,相关体育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理念;健身器材的材质过于单一。
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社区居民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体育器材配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10]。吕红芳对许昌市区的14个健身站点的选址情况、器材的数量、材质与种类、器材配置的相关标识及损毁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昌市公共健身站点的位置基本都选择在了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相对合理,但部分健身站点的健身器材数量不理想,及数量分布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健身站点缺少夜间照明和休息设施,站点的整体配置不全;健身器材的标志设置没达到要求,为器材使用和维护带来不便。并在此调查基础上提出期望有关部门在各个健身站点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安置合理的健身器材;
器材生产商和施工方能够注重相关标识的配备,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居民能够正常使用健身器材等建议[11]。吕青等介绍了对1998年起北京市***条健身路径的铺设到2006年***体育总局及北京市体育局对健身路径的***与建设情况。同时也对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径时的活动特点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人群中存在对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明确、锻炼时间较分散等特点。并对此,提出对健身路径站点配置照明及休息设施以及标志明确的器材使用方法等[12]。梁亭在硕士毕业中对南京市的健身路径的数量、布局、场地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住宅小区的健身器材的安置过于密集,不利于居民达健身,且器材安置在居民楼附近容易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使用者对健身路径站点的整体设置的满意度调查比较乐观,但场地设置情况相对来讲并不乐观,仅有30%的站点为塑胶场地且绝大多数站点内都未设置专门的灯光照明,这给群众的锻炼带来了严重的不便。指出建设管理部门应在实际考察民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安装与设置[13]。综合以上几位著者对健身路径的整体建设与配置方面的实际调查显示:虽然出发点是方便群众的锻炼与健身,但实际的安装与设置方面都有些脱离民众的真正的需求。无论从站点的选址、布局,还是从器材的数量、种类、标识及照明及场地设施等,应充分考虑群众的态度与建议,再进行安装与改进。如:充分考虑一定区域的人口与聊城大学***硕士***4具体内容有时候不固定,主要有:器材的名称、锻炼的功能、使用的方法等。
有的还标注了锻炼时长与能量消耗参考值等[4]。基于八十年代健身路径在欧美***的迅速发展及1996年在广州的出现,并且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反映。所以原***体育会在1997年下发了《关于1996年度体育公益金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此通知***为全民健身路径的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即公益金,并且***大力支持与引导社会团体或个人对健身路径进行捐建或资金援助。这种以室外健身器材的形式出现的面向群众健身的体育设施被称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8]。它是指主要修建在路边空地、社区、公园等量相对较多但同时具有一定锻炼空间的室外场所,由一定数量的功能单一的新型健身器材组成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9]。
综合以上,对“健身路径”的理解,包括: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组成的路径或者建设在路径旁的一些大家熟知的运动项目的简易器材,如:乒乓球台、篮球架等,但由于后者占用空间较大,一般健身路径的设置很少设置,所以此文仅以前者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健身器材的锻能的不同,可以将健身路径分为不同的健身类型,如:型、力量型、平衡型、有氧型、型、速度型等。这些健身器材具有简单易学、类型丰富多样、锻炼集趣味性与科学性共存等特点,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及满足群众的锻炼需求。2.2“全民健身路径”的国内研究综述笔者搜索了2000年后关于“健身路径”的相关期刊及。其中,论述***多的是关于一定大中城市的健身路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探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