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吨每天地埋式一体化大米小麦清洗加工污水处理设备销量具有流程简单、控制灵活、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生物处理工艺,目前主要在北美应用。
3.3.5 氧化沟和SR工艺的比较
(1)SR工艺占地少、土建费用低,设备费用高;氧化沟工艺占地多、土建费用高,设备费用低。
(2)SR工艺适合处理中低浓度BOD的污水;氧化沟工艺对处理高浓度BOD的污水有利。
(3)SR工艺适合处理中低浓度BOD的污水;氧化沟工艺对处理高浓度BOD的污水有利。
(4)通常氧化沟工艺的电耗要比SR工艺大些,运营费要高些。
(5)SR工艺是周期间歇运行,各个工序转换频繁,需要自动控制;氧化沟工艺是连续运行,不要求自动控制,只是在要求节能时用自动控制。
(6)SR工艺是静态沉淀,氧化沟工艺是动态沉淀,因而SR的沉淀效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
3.4 AB法
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这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由德国Botho Bohnke***为解决早期污水处理工艺所存在的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除氮脱磷效率低下,及***和运行费用过高等问题,在对两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中期所开发,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项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3.4.1 AB法工艺流程
AB法在工艺流程上分A、B两段处理系统,其中A断为高荷段,由A段曝气池与沉淀池构成,B段为低负荷段,由B段曝气池与二沉池构成。污水***入高负荷的A段,然后再进入低负荷的B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同时发生不完会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世代的***群落,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两段串流程如下图:
AB法工艺中的A、B两段需严格分开,污泥系统各段***循环,两段串联运行。因此,可以将AB法看成是一种改进的两段生物处理技术。
AB法工艺中的A段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能力将污水中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进而将其部分降解,产生的大量生物污泥在随后设置的A段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大部分有机物质以剩余污泥方式被排出。
在A段系统中,经过生物吸附、絮凝、分解和污泥沉淀等作用,以较低能耗同时可除去污水中50%~60%的有机物。B段为低负荷段,经A段处理后残留于污水中的有机物在该段将被氧化甚至硝化,以保证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和污水处理效率。
A段和B段中的活性污泥,各自由A段沉淀池和B段沉淀池中分别回流。这种流程布置方式有利于利用原污水中的活性微生物,有利于在A段和B段生物处理池中保持各自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并及时以剩余污泥方式排出已截留的有机质,从而减少系统中氧的消耗。AB法工艺中的A段,可根据原污水水质等情况的变化而采用好氧或缺氧的运行方式。
过滤系统 生化出水首先经过砂滤罐,罐内置石英砂。该装置主要用于去除出水中较细小的固体颗粒和其它悬浮在水中的微小杂质。本工艺采用新型的***滤料,此滤料由多种介质混合加工而成,具有强度高、过滤流速高、反冲洗方便和效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从而使其对进水的过滤净化功能大大增强,提高了出水的水质状况。
砂滤出水在中间水箱中收集,经过提升泵提升至精密过滤器,之后进入超滤系统,超滤系统截流废水中所有的微小悬浮物及微生物等。
5、氧化消毒系统 经过砂滤的废水进入***催化氧化系统,臭氧气由臭氧发生器产生,反应过程加入催化剂***,***氧化过程几乎去除掉污水中所有***及有机物等,确保出水符合回用水标准。
6、活性炭吸附系统 吸附法常用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物质、微生物等。而活性炭是目前水处理中***为常用的吸附剂,其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又可再生。同时,对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本装置并非单纯的采用活性炭吸附,而是将活性炭进行了一种特殊处理,加大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从而加强了活性炭的吸附效果,使出水水质更加提高。活性炭吸附出水在回用水池中收集待用。供水采用变频泵组。
7、废尾气处理系统 生化系统产生废气经过引风机收集,进入气相氧化塔,塔内通入臭氧,氧化后接入风管排放。
30吨每天地埋式一体化大米小麦清洗加工污水处理设备销量整体联机运行调试
一、整体运行前的必要条件
1.各主要设备单机调试运行合格。
2.氧化沟、二沉池、管道灌满水。
二、系统整体运行的流程
污水先入粗格栅,再由污水提升泵的4台潜污泵,经钢管D325将污水提入细格栅及沉砂池。自细格栅出来的污水随钢管D480流入四沟式氧化沟,然后延D530钢管流入二沉池,经处理后,由钢管D426流入接触池,从接触池出来的水基本上达标,经流量计,排出河。二沉池中的污泥由污泥泵站的污泥回流泵(Q=210m3/h)通过钢管D219抽入泵房,由钢管D89排入污泥池。污泥浓缩后,再由脱水机脱水后,由车运走。
3.4.2 AB法工艺的主要特征
(1)A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其负荷率通常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100倍,污水停留时间只有20~40min,污泥龄仅为0.3~0.5d。污泥龄较高,真核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世代短的原核***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A段对水质、水量、PH值和***物质的冲击负荷有***的缓冲作用。A段产生的污泥量较大,约占整个处理系统污泥产量的80%左右,且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高。
(2)B段可在很低的负荷下运行,负荷范围一般为<0.15kgBOD/(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2~5h,污泥龄较长,且一般为15~20d。在B段曝气池中生长的微生物***胶团微生物外,有相当数量的***真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世代期比较长,并适宜在有机物含量比较低的情况下生存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