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蟾蜍技术
蟾蜍是价值很高的食药类两栖爬行动物,蟾蜍自脱的外壳蟾衣与耳后腺采集加工的浆液蟾苏是名贵***。随着野生资源的匮乏,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利用稻田养蟾,优势互补,可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好循环。现将有关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蟾池管理小池塘在保证微流水的同时,保持水质在剩余饵料作用下不会恶化即可。投喂时以多次少量为宜,喂以浮性粉状自配饲料,直到变形。幼蟾变形收尾后,在小塘***设立底部为钢丝网的圆型饵料台,每天投活饵(蚯蚓、蝇蛆等)以及浮性颗粒料,同时在投喂时从注水管中加水,制动浮性颗粒料,进行幼蟾摄食驯养。刚开始时,活饵料所占比例较大,随后逐渐减少,在幼蟾有定点摄食习惯后,可以把小池塘的网围打开,把幼蟾放入稻田自由觅食。
田间管理幼蟾进入稻田后,先期保持田间水质较清爽。在炎热夏季,田间要经常灌溉“泡马水”来调节水温与水质。另外水稻若发生病害时,喷洒***要选择晴天,喷口朝上,雾花要细,尽量不致***下沉。一旦田间***沉积过浓,立即注水调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因为蟾蜍有***害虫能力。幼蟾在田间要防止其天敌蛇、鹰等侵害。蟾蜍一般自然条件下不会发病,但要注意机械性碰伤,造成外伤赶染。所以在抓捕时要特别注意,只能用布兜来抓捕。从幼蟾放入稻田后两个月,以后每月筛选一次,捕大留小,捕出后放置于专用的养殖池,以便采集蟾衣、蟾苏,或者出售。





怎么养殖蟾蜍效益翻倍?
蟾蜍俗称癞蛤蟆,蟾蜍养殖技术尤为关键。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禾,是一种主要的***,它能够救治心功能不全、口腔炎、咽。
蟾蜍俗称癞蛤蟆,蟾蜍养殖技术尤为关键。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禾”,是一种主要的***,它能够救治功能不全、口腔炎、咽喉焱、咽喉胀痛、皮肤哎等。现在,药市上蟾禾价格已达每公斤4000元以上,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其因素有三:
一是化工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
二是野生蟾蜍的天然孵化成活率极低。
三是蟾蜍使用规模日益扩展,蟾蜍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国内外厂家对蟾禾的需求量不断添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收集蟾蜍是致富的好路径。

人工蟾蜍养殖技术
饲养场要挑选在水塘或水池,虫源比较丰富、气温较温暖的地方。通常饲养户可根据现有水面,对池塘、途径、水沟、水田进行改造即可。场所附近建约1.5米高的围墙或尼龙网,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或蟾蜍外逃。里边设蝌蚪池、幼蟾池、成蟾池、配种与产卵池、孵化池。
(1)蝌蚪池面积3~6平方米,池深40cm,池底成微斜坡状,低处有一排水孔,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30cm左右。
(2)幼蟾蜍池面积30~70平方米,池深60cm,池底也有排水孔,孔加网罩上,水深40cm,池底铺10cm厚的泥沙,池中有必要留出1/3~1/4的活动场所,且高出水面5~10cm。活动场所宜设在池的南边,与水相接的一面成斜坡式,便于蟾蜍上岸寻食。在活动场上可以种一些草和小灌木。
(3)成蟾蜍池面积为40~80平方米,池深70cm,其他要求与幼蟾蜍池根本一样,水可稍深些。
(4)交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深40cm,水深20cm,池中种适当漂浮水生植物,如绿萍、水葫芦等。在行将产卵时再撒少数干稻草或杂草,以便卵附着。饲养池上安黑光灯诱虫,供其捕食。

蟾蜍养殖优质商家-蟾蜍养殖-半亩田公司由重庆市半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蟾蜍养殖优质商家-蟾蜍养殖-半亩田公司是重庆市半亩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www.bmtqwyz.)今年全新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仅供参考,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索取联系人:向老师。同时本公司()还是从事重庆青蛙养殖,重庆青蛙养殖种苗,重庆青蛙饲料养殖的厂家,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