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垫船的历史
历史:***早有记载的气垫船设计由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于1716年提出。他的设计是由人力把空气吹入气垫。当时并没有把实物造出,可能是大家都知道人力不可能产生足够的浮力。1870年代中,英国工程师 John Isaac Thornycraft爵士 曾以地效的原理造过数个接近气垫的模型,并注册了一些专利,但是没有实际的应用。芬兰工程师DI Toivo J. Kaario是Valtion Lentokonetehdas(VL)飞机引擎车间的首席审查员,他 在1931年开始设计气垫船只。他建造和测试了他名为pintaliit5aj5a的表面滑翔机,并得到它在芬兰的专利权18630号和26122号。Kaario虽然被认为设计和制造了第i一只气垫船,但他的发明并没有得到充足的资金以便进一步的发展。现代的气垫船在1952年由英国人 Christopher Cockerell发明。他用真空吸尘器的马达造出了气垫船的模型,进行了实验。1959年英国制造了首部载人的气垫船 SR-N1,并成功横渡英伦海峡。1960年代,英国的数家厂商出产了数种商用气垫船,用来提供横渡英伦海峡的渡轮服务。后来由于燃料价格上升,英伦海峡的气垫船慢慢被取代。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气垫船围裙的用途及原理是什么
封闭空气,达到一定压力后抬起刚性船体。垫升风扇不断向下压缩空气,围裙底部不断向四周溢流空气,使船体抬离地面,减少与地面摩擦力,达到快速前进的目的。1955年科克雷尔制成了一只气垫船模型,经过进一步的改进,终于在1959年,气垫船正式问世。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气垫船
气垫船的船底四周设有环形喷口,气流从喷口向外倾斜地高速喷出,由于水面的阻挡,气流在船底积聚形成气垫,并产生一股很强很大的升力,把船托离水面。由于物体同空气的摩擦要比物体同水的摩擦小得多,气垫船向前运动时只受空气阻力,所以它能在水面上高速滑行。它的速度比普通船要高几倍,目前世界上大型气垫船载客可达上千人,时速达300千米/时。
航行时利用高于大气压的空气在船体与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部分或全部升离水面(或地面)的船舶。
一、基本原理:气垫船之基本设计原理,乃是利用一具或多具离心式风扇将空气压缩后经由导管输送至船底,藉反作用力将船身托起,使船体与地面或水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Air Cushion),因气垫的作用使其船体的重量平均分布于整个底面,将操作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降至***i低,大约仅为周围大气压力之1~3%。因此气垫船能适应各种表面,且能装载大量军i品而不致影响其操作。更由于气垫作用使其离开地面而漂浮,船身和地面的摩擦力几乎为零,并利用气体的横向反作用力,使船身得以前、后、左、右运动,再加上适当的推进系统后,它就能在各种地形高速行驶。简单的说,气垫船就是一种运用气垫技术来减少阻力、提高速率的新型交通输具。
二、浮升系统:气垫船早期的浮升系统,系利用鼓风机输送空气,在船底四周直接向下喷气,形成与船体底部同形状之空气围墙,称为气帘(Air Curtain),在围墙内部的空间为气室,气室之压力约为每平方英呎15~80磅之间,气帘的功能在使气室压力保持稳定数值,使船体浮升。而现阶段发展之浮升系统,已不采用耗费能源甚大之气帘式浮升系统,而以可伸缩之织维布;称为弹性缘围(Flexible Skirt),取代气帘之功能。弹性缘围有两种型式:一为全浮式,一为侧壁式。全浮式的船体四周均以弹性缘围形成气室,行驶时整个船体都浮在水面、侧壁式则仅在船头部分有弹性缘围,其余部分均为硬质船体,行驶时仅船头部分浮升水面。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