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DETA电池简介: DETA是德文Der Edel Tannen(银杉树)的缩写,因当地独有的银杉树在冬天换上一束银白色针叶,十分耀眼夺目。 “银杉”的前身“Harzer”成立于1947年,是一所维修电池的小工场。在1949年易名为“银杉”,并开始从事工业电池的生产。 在1997年“银杉”被***电池集团所兼并而为人所熟识的德国“阳光”电池企业正是该集团的其中一员。“银杉”是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标准的***企业,现时企业雇用36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7亿 欧元,在德国有12家分支机构,而在欧洲及海外设有10家销售公司和生产设施。 银杉堪称产品种类全,生产能力强的厂家之一。产品具有后备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再生能源的产品金字塔结构层次。 产品简介: OPzV系列设计采用胶体电解质和管状正极板,同时具备了阀控电池(免维护)和开口电池(浮充/循环使用寿命)等优点,特别适合后备时间1至20小时的使用。 由于不受环境或维护条件的限制,OPzV系列适用于温度差异大和电网不稳定的环境,或长期处于亏电状态的再生能源储电系统。
银杉蓄电池参数主要有: 1、电池的容量:用Ah(安时)表示,1Ah就是能在1A的电流,通常电池体积越 大,容量越高。 2、标称电压:电池刚出厂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当环境温度、使用时间和工作状态变化时,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略有变化,此外,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剩余电量也有一定关系。 3、内阻:电池的内阻决定于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是,离子流的阻抗将随电解液浓度的变化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 4、充电终止电压:蓄电池充足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充电,蓄电池的电压也不会上升,此时的电压称为充电终止电压。 5、放电终止电压:放电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电时允许的***低电压。如果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后蓄电池继续放电,电池两端电压会迅速下降,形成深度放电,这样,极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电时就不易再***,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率有关。
产品特点 1、采用紧装配技术,具有优良的高率放电性能。 2、采用特殊的设计,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液量几乎不会减少,使用寿命期间完全无需加水。 3、采用独特的耐腐蚀板栅合金、使用寿命长。 4、全部采用高纯原材料,电池自放电***。 5、采用气体再化合技术,电池具有极高的密封反应效率,无酸雾析出,安全环保,无污染。 6、采用特殊的设计和高可靠的密封技术,确保电池密封,使用安全、可靠。
DETA“银杉”dryflex VEL系列设计采用胶体电解质和管状正极板,同时具备了阀控电池(免维护)和开口电池(浮充/循环使用寿命)等的优点,特别适合后备时间1至20小时的使用。 DETA“银杉”dryflex VEL系列专门针对后备电力系统的要求,提供高倍率放电,高能量密度,高性价比的电池解决方案。由于不受使用环境或维护的限制,DETA“银杉”dryflex VEL系列适用于温度差异大和电网不稳定的环境,或长期处于亏电状态的再生能源贮电系统。
结构特征 3.1、极柱密封一极柱由橡胶环圈(根部),环氧树脂(中部)及防腐衬垫(顶部) 三重密封结构克服在使用过程中板栅***而导***柱向外滑动时***密封垫圈的现象,并允许电池垂直式水平摆放。 3.2、极柱端子—含M8内螺纹黄铜芯棒,表面以等离子技术打磨,再镀上锡及 放氧化膜。 在高倍率放电时,减少接触面的阻抗所产生的热损耗,端子表 面无需涂上凡士林,仍可在潮湿环境长期工作。 3.3、安全气阀—高灵敏度单向低压气阀,可反复操作4万次开阀压力:20kpa,闭阀压力:5kpa,阀门外加防爆气塞(陶瓷过滤器)。 在正常充电条件下,防止内部气体外泄及阻止大气内进。 在异常充电条件下,将过量的气体释放以保证安全进行。 防爆气塞阻止火舌进入,鸣爆电瓶内的可燃气体(氢)。 3.4、正极极板—重型铅锡多元合金板栅,缓减极板腐蚀及***,改善深度放电 后的***性能,延长浮充及循环工作寿命。 3.5、负极极板—无锑铅钙合金板栅,提高氢气的析出电位,气体复合效率达99% 以上。 3.6、电池外壳—采用抗冲击、抗腐蚀、抗老化的阻燃ABS塑胶。槽两侧加强盘 设计,槽盖位置均预设提手或吊带。 加强筋设计提高外壳机械强度,并预留空间让热损耗通过,在高温或过充电情况下限制极板向两侧膨胀。 另外壳外材料可循环再用,减少污染环境,响应环保。 3.7、胶体电池采用专用微孔PVC-SiO2隔板,高孔率帮助气体扩散,提高气体化合效率,低内阻减少电池内阻,改善高倍率放电效能。 3.8、复合机理 胶体电解液要求具有触变性,指胶体静止不动时,状态如固体。但胶体被触动时,状态***液体,再次静置时又重新凝固。 一般的,电池充电过程后期的电解液产生气体,造成失水,反应如下: 总反应:2H2O→2H2+O2 胶体电解质是硅粒(SiO2)和一定浓度的***溶液按比例混合,硅液相互粘结形成大面积三维网路,即由硅粒相互连接形成键,键再互相交错形成细绒多孔结构。 较小的孔隙因强烈的毛细现象,吸附大量的电解液;较大的孔隙形成空隙,构成氧气扩散的通道,从正极产生的氧气通过电解质的孔隙渗透扩散到负极,被负极吸收生成氧化铅。再与***反应生成***铅,形成氧气循环。 因此充电过程基本不失水,反应如下: 正极:H2O→1/2O2+2H++2e- 负极:Pb+1/2O2→PbO PbO+H2SO4→PbSO4+H2O PbSO4+2H++2e-→Pb+ H2SO4 总反应:1/2O2+2H++2e-→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