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政策取消所带来的提振作用与国内庞大的钢铁产能、疲软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显得“杯水车薪”。目前国内钢材价格处在低位水平。根据中钢协披露的数据,7月7日-11日国内市场8个品种价格及指数均出现环比下跌。其中,钢材综合指数为92.32点,较前一周下降0.41点,较去年年底下降了6.82点。
进入6月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钢铁下游需求转弱,耐磨钢板市场成交清淡。6月份钢***通业PMI总指数为47.8,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显示需求偏弱,钢***通市场活跃度不高。分类指数则显示,企业销售量减少,下游订单较弱,钢贸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分析人士认为,7月份粗钢日产水平预计有所下降,供给压力将略有缓解,预计7月钢价或将触底。无论从何角度分析,我国铁矿石行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资源的品位普遍偏低,50%-60%的全铁含量在巴西和澳大利亚十分普通,但在中国却是相当少见。前面所说的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是针对进口铁矿石到达中国北方港口的到岸价,含铁品位被调整到了62%。
中国微观结构,以及伴共生的矿物,普遍不利于选矿。一些赋存条件较好的资源,经过多年开采后产量、品位开始下降。对比国外主要矿山,在上述几方面,恰恰决定了我国铁矿石的现金生产成本处于明显劣势。对于矿业而言,***核心的竞争力,是所控制“资源的质量”。这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指原矿的品位、破选冶难度、赋存条件及可采年限等。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非优质铁矿资源能成为“提款机”,原因十分简单:我国行业的剧烈膨胀,带来了对上游的需求。除了给进口矿带来巨额利润外,也给国内矿留下了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