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原产恩施州高山森林中,喜冷凉、湿润气候;为阴性、长日照植物,喜散射光或斜射光,忌强烈日光直射和高温。主产区的典型气候环境为海拔1400m左右,年平均气温8~15℃,年活动积温2700~3000℃,年平均相对湿度60%~70%,无霜期约180~210天,年降雨量为1700~1900mm,年日照时数约1500小时,雪盖在2个月以上。
人工栽培时要搭棚,以适应竹节参对光温的要求,适宜生长温度20~25℃,适宜阴蔽度60%~70%,怕积水,忌干旱。
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中,碱性土壤不宜栽培,忌连作。
竹节参通常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6月初展叶完全,6月中、下旬开花,7月上旬结果,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9月中下旬地上植株枯萎,地上部分全生长期180天左右。
竹节参从播种出苗到开花结实需3年时间,3年以后年年开花结实。我们来详细看看竹节参每年的生长形态:
1年生苗只有1枚具3小叶的复叶,少数为5小叶,株高5~7cm。
2年生植株一般有2种形态:一种是1枚具5小叶的复叶,另一种是2枚具5小叶的复叶,株高7~13cm。
3年生植株具有3~4枚(少为2枚),具5小叶的复叶(少为3.4片),约有一半植株生有伞形花序,但大部分种子不饱满或不能成熟,平均株高42cm。
4年生的种子才能成熟,平均株高76.5cm。
5年以后多为5枚掌状复叶和伞形花序。
根据其形态的变化,***农们描述为“3枝5叶韭菜花”。在全年的生长期中,前期地上部分生长迅速,消耗养分多,根重减轻,开花结果时***到原重,果熟后生长迅速加快,9月后又逐渐减慢。因此,为促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竹节参开花结实期,除留种外,均应将花蕾摘去。
《中国***典》——竹节参。竹节参的地下根茎形如竹根之状,一般一年长一段竹节,根形似人参,所以称之为为竹节参,生长缓慢,资源匮乏。所以现在发展人工种植,经过人工培育过的竹节参则与之不同。
竹节参又称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竹节人参、竹鞭三七、罗汉三七、竹节七。
生态环境:野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阔叶林中,但只要气候适宜,低至海拔25米也可引种栽培,,在土温至零下6°C也能安全越冬及生长良好。
之前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不少农村地区的宝贝,它们中的很多都是特别有用的,而且基本上每个都是具有双重作用。那就是可以拿来吃,吃起来的味道还很好,而且也都具有很强的***,能够用来治疒之类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少人知道的名贵***材。
这种东西的名字叫做“竹节参”,光看***后一个字,其实我们也应该知道了,它们是很珍贵的。没错,它们的根的确不是一种很普通的根,而是属于人参的一种。如果我们把它们晒干的话,这种东西看起来就会很像是白色的蚕宝宝,那么它们本身的话也是具有***,止血的***,因此也是相当的有用的。所以说,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卖到千元一公斤了,虽然说价格很贵,但是就冲着它们的价值,其实也是值得的了。
不过,这种竹节参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鸡头七”。为什么这样叫呢?自然也是因为它们的长相了,因为它们的外观看起来很像鸡冠,所以人们也就给了它们这样一个称呼。那么农民朋友们为什么又不待见它们呢?其实是因为这种东西的味道偏苦,所以有的人接受不了,因此,他们就不经常去碰这种竹节参了。
竹节参之所以名贵,名副其实。2017年,竹节参被列入悘院常规***物,多家***背景的科研单位研究竹节参。竹节参的产地价格一下子翻一倍。竹节参滋补强壮,长力气,***,增强体质和***力。
资源稀少,竹节参野生资源稀少,人工种植刚起步。野转家种植技术虽然在1988年已经成功,但是并没有得到大力推行。通过对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竹节参资源的实地考察,仅在鄂西南山区恩施宜昌四五个县的少数村落有人工培植,且面积不多。***种植面积仅仅三百亩。
周期长,竹节参为多年生草本,生长周期长,育苗时间一般要两年,人工种植要三年以上。因此决定了它不能在短期内大面积扩展。
***独特 悘******新宠,竹节参含有人参皂甙、三七皂甙、伪人参皂甙、竹节人参皂甙,还含有***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兼具东北人参和云南三七的***。具有滋补强壮、散瘀***、止血、祛痰的功能。除本身传统的***用效果外,近几年竹节参也被广泛的报道在延缓***,抗***,***等方面有***。竹节参兼具东北人参***和云南三七***的***,滋补强壮,提升***力,******,延缓***,成为了***市场的新宠,也受到喜爱******的广大群体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