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即天麻(G.elata)原天麻 (G.sn8usta)、细天麻(G.gracili s)、南天麻(C.j***anica)、疣天麻 (G.tuberculata),此外据文献记载台湾省还分布一种G flabilabella。 其中细天麻、南天麻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疣天麻在云南省中部地区发现, 原天麻分布于云南省丽江、石屏及四川省峨媚的高山区。我国天麻分布区, 主要分布的是G.elata。
目前天麻(G.elata)在我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在种内产生了许 多变异,经常可以看到花的颜色、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 不同的天麻。周铉等曾根据以上特点,将天麻划分为4个类型,即原变型 ――红天麻(Gelata B1.F.elata)、绿天麻(G.elata B1.F.Viridls MalKino入乌天麻(G.elata B1f.G1auca S Chow)、黄天麻(Gelata B1f f1***ida S Chow)。在生产中栽培的主要是红天麻和乌天麻。
红天麻也称红杆天麻,我国长江流域诸省、东北、西南及日本、朝 鲜、前苏联远东地区都有分布,我国陕西省汉中地区各县,以及陕南、豫 西、川北等地主要好生和栽培的是红杆天麻,分布在海拔800―1500m的 山区。花茎肉红色,花浅***色、微带淡红色,果实椭圆形、肉红色,块 茎长椭圆形、淡***、重560余克,含水量78―8跳,一般4.5―5.5g可 加工lKg于商品,商品天麻节数多、纵***多且明显。
乌天麻也称乌杆天麻、铁天麻,花茎灰褐色,带有明显的白色纵条 斑。花黄绿色,果实有棱、间隔淡黄绿与褐色条纹,为上粗下细的倒圆锥 形。块茎短柱形,前端有明显的肩,淡***,***大者可达1000余克,含 水量71%左右,一般3.5―4.5Kg可加工干天麻1KgP商品天麻坚实,外观 品质佳,节数少***也少且不明显。我国东北长白山区有乌天麻生长,南 方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区,在高山区栽培的主要是乌杆天麻。
除上述两种天麻外,红杆天麻分布地区常混生少数绿杆天麻,花茎 黄绿至蓝绿色,花***,果卵圆形绿色,块茎圆锥形,含水量介于红杆与 乌杆之间。一般4―5Kg可干lKg,种子发芽率及繁殖率均高,是较稀有的 栽培天麻。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天麻分布的主要***之一,南起滇中山区,北至 黑龙江省的尚志、林口等县;东起台湾省的兰屿岛及黑龙江的冬宁等县, 西至西藏的错那等地。在北纬22―46度、东经91一132度范围内的一些 山区、潮湿的林地为野生天麻分布区,长江中游两岸的山区天麻生长较多。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安徽、河南、辽宁、吉林、湖北、湖南、贵州、甘肃、西藏及台湾等地。
首先自我介绍下我是来自湖北宜昌天麻之乡的种植户
天麻生长习性:适宜于疏松、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生长***适温度为15-28度,当地温低于8度、高于30度即停止生长。天麻不能自养,必须依靠蜜环菌提供养分而生长发育。即蜜环菌生长在木材上,天麻再吸收木材上的蜜环菌再生长。
加强栽培管理
天麻大面积以窖栽、沟栽较好,新区小面积则采取菌床栽培;山高、湿度大和土质粘的地方,宜采用高厢栽培,以提高地温,防止湿度过大;室内栽培则多用木箱播种。具体的栽培管理要做到:
1)场地上保持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天旱时要及时浇水,温度高于20℃时则应在夜间浇水,防止蒸坏天麻;
2) 控制湿度:连续阴雨要清沟排渍,扒除淤泥;湿度过大时,要耙松表层土,加
大蒸发量;暴露出的菌材,要及时覆土;
3)搭棚遮荫,避免高温烂麻;
4)防治虫害、鼠害和杂菌,菌材***少量杂菌时,可通过暴晒去杀菌;受害严重的菌材可剔除;
5)禁止在天麻场地上放牧,避免家畜、野兽践踏。
酸碱度(HP值)是影响蜜环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蜜环菌生长***适宜的酸碱度为pH值在5.0-6.0之间。南方山区土壤均偏酸,故蜜环菌生长旺盛。在配制固体或液体培养基时将酸碱度调至pH5-5.5,蜜环菌生长良好。
(一)树种的选择
适合做菌材的树种应木质坚实,并且容易接菌。能长蜜环菌的树种很多,一般阔叶树均可。如青杠、槲树,栓皮栎、水冬瓜、桦树等都可以。做菌材时要挑选1-3寸如茶缸粗细的树棒,并锯成1.5-2尺长的节段,每隔1-2寸砍一个鱼鳞口,如果树棒较粗可以砍3-4排,深度以砍***到木质部即可。下面接着介绍菌材的培养场地、培养床的大小。
(二)培养场地的选择
场地要选择透气利水的砂壤土,坡度小于45度。高山区选背风的阳坡培养,地势低,气候温热的地方选阴山培养,中山区选半阴半阳的荒地或林间培养。
(三)培养坑的大小
培养坑的大小没有统一规定,可根据地形和培养树棒的多少而定。为了减低污染菌造成损失,一般一坑不超过200根。菌材的培养方法有:坑培、半坑培、堆培和箱培四种方法。先说: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