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后的管理
1.调节温度:天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2~25℃,若播种初期温度低,要加盖塑料薄膜或稻草提高地温。7~8月气温较高时要搭阴棚或在四周洒水降温。
2.控制湿度:种植的沙要经常保持湿润?要及时洒水,做到勤洒、少洒、宁旱勿涝。
总之,有性繁殖的生长期为一年半,即当年6~7月种植,第二年年底采收,其中30%的成品天麻可直接出售,剩余的下一代可直接进行无性繁殖。
天麻每年4月到10月为天麻的生长期,11月至次年3月为休眠期。天麻无性繁殖应在休眠期栽植。但12月至2月为冬季严寒季节,种栽易遭冻害。故将栽植期又分为冬栽和春栽。
(一)冬栽:此法适合于冬季不十分严寒地区。如秦岭以南地区。最好将收获工作与栽种结合起来,种麻不应贮藏过久。11月天麻收获时边收边栽,12月份气候寒冷栽种时,种麻易遭冻害。
蜜环菌索在15-16℃条件下即可生长,初冬栽种后,蜜环菌索虽不能侵入天麻皮层,但可附着在表皮上,越冬后天麻开始生长即有营养供给,新生麻会迅速生长,但有些收获时受刺伤的种麻在越冬期间,会腐烂死亡降低成活率。
(二)春栽:华北地区冬季不十分严寒,栽培穴稍加覆盖即可安全越冬,可采用春收春栽的方法,天麻成活率高,如能保證优良的菌材及菌枝伴栽,3月春栽仍可获得高产。
东北冬季严寒地区,地温常在负5℃以下,没有大雪覆盖,冬栽天麻栽子易冻坏,就应采取秋收冬贮春栽的方法。天麻收获后集中低温贮藏,次年土壤解冻后栽植,栽的太晚就会影响天麻的生长。
五大原因可导致天麻低产
最近编辑时常接到一些咨询电话,诉说他们栽培的天麻产量不高,有的甚至低于3千克/平方米,记者特意就这些问题咨询了省农科院天麻专家曹德宾,据他介绍,根据天麻生长原理,造成天麻低产的原因很多,他罗列了以下五种原因,农民朋友可根据自己的生产状况,看看有无下列情况:
一、蜜环菌多次传代,老化、退化。
蜜环菌是供给天麻营养的唯一来源,所以,蜜环菌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天麻发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般生产上要求使用经过脱毒、分离的纯菌种,或用该菌种培育菌材后进行栽培,如此即可保證效果;但是,有的农户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使用普通菌种,或者利用老菌材做“菌种”,掺上一些新椴木令其“传菌”,如果第一次使用的是纯菌种,则次年可采用该法,但是,不可超过三年,无限制的连续“传菌”,其后果必然是菌种退化,活力降低,造成天麻减产。
二、普通麻种、多年自繁自用,活力下降。
天麻生产中,一般要求使用杂交种,如同玉米种、白菜种都使用杂交种是一个道理,杂交优势可使人们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传统的麻种,多是“代代相传”的产物,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农民朋友就一直坚持自繁自用,最后发现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却不明原因。
三、培沙过细,透气性差。
与其它生物一样,天麻在生长中,也是需要进行呼吸的,因此,一般栽培中要求使用中粗沙,直接用土栽培时,应用腐殖质较高的土壤,假如使用粘性土或者很细的沙子如黄河沙栽培,就没法保證天麻的正常生长。
四、栽培场地地下水位高,长期积水。
众所周知,蜜环菌可以在水中生存扩大,但是,作为一种植物,天麻就没有该种能力,仅仅积水3天,天麻即可全軍|覆没,或被蜜环菌“吸空”,或直接烂掉。
五、疒虫危害。
天麻栽培中的疒害很少,主要是菌材或椴木上携带的某些杂菌类,它们共同对蜜环菌进行侵害,争夺营养,使蜜环菌不能正常生长,令天麻无法正常吸收营养,导致产量不高;虫害主要有蛴螬等地下害虫,咬食菌丝和天麻。
产品销售与收购
宜昌辖区现有3市5县1区的76个乡(镇)、448个行政村、49280个农户、147840人种植天麻,种植面积2万余亩。近10年来通过宜昌市天麻协会天麻专家组和科研单位不断品种改良及技术更新,逐步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了天麻质量。由于“宜昌天麻”形态好、个体圆整饱满,折干率高、葯用品质好,加上宜昌市天麻协会成功注册了“宜昌天麻”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制定了《天麻生产技术规程》,从而使宜昌天麻名声大振,产品远销韩国、日本、香港、台湾及国内的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广东普宁、广州清平、广西玉林、成都荷花池、西安万寿路、湖北蕲州、湖南邵东、甘肃陇西、山东鄄城、江西樟树、哈尔滨三棵树等全国17家中葯材专业市场。宜昌市天麻协会所在的万亩天麻基地因此成为鄂西地区最大的天麻交易集散地,全年每天都有天麻交易。每到天麻产新期,各地客商从四面八方来到基地驻扎收购,年交易量占全国60%以上,交易额逾10亿元。我们除在网上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定期的发布产品购销信息外,还与种植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负责收购种植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