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料香菇的常见栽培模式中,有大袋模式(如:24×55cm)、中袋模式(如:18×60cm)、小袋模式(如:15×55 cm)几种。这些模式,在香菇栽培区并存,各有特点,各有自己适应地域和环境。
究竟哪种袋料栽培模式更好,效益更好?且听本文讲解!
一、小袋香菇栽培15×55 cm模式
袋料栽培技术来自于福建科研创始的栽培技术推广,是以15×55塑料袋“人造菇木”方式(模仿香菇段木直径10公分左右)出菇产量比较高,而且生产周期比较短的优越性选定的。其实这种的再生塑料袋主要就是指实现二次使用的塑料袋,这种的产品主要就是通过机械粉碎的操作,对塑料袋实现二次利用的方法。而福建地处沿海地带和热带与***带交接地区,气温偏高、空气湿度也比较高的自然条件,适宜于这种袋子生产模式。
袋料香菇注水过多怎么办?
一般来说,蒂一潮菇没必要袋内补水,二潮菇后可考虑补水,补水过多对于菌丝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袋内菌丝容易衰弱。如果开袋出菇,料面失水特别严重,则蒂一潮菇采摘后补充适当水份也很有必要。当料温降至70℃时,抢温出锅,这样可起到巴氏灭菌作用,即可沉落在菌袋上***微生物营养体,***杂菌孢子的萌发,提高接种成功率。补水操作的工人,责任心要很强,动作要迅速,切忌补水过多。补水必须在采摘两天以后进行。补水时可适当加点营养.补水的方法和水量:补水针由颈圈上口斜向下插入,时间约3-4秒,以有少量水份溢出为准,一般少量溢出,12小时内会被菌棒吸收。
怎样解决香菇不出菇、使香菇早出菇?
首要剖析要素:这些菌袋已达到成熟,现在的气候条件也适合出菇,这批袋子不出菇的要素便是湿度小。
1、袋子轻,袋内缺水。
2、空间湿度小。棚内强光增大了蒸发量,春天风大通风量大,都会致使棚内湿度减小。没有微喷设备,只人工每天喷水两三遍,远远不足以坚持空间湿度。
3、菌袋外的菌皮干燥,没有老师所叙说的那种湿润感。菌皮单调,菇蕾构成要打破那层菌皮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