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关联
通常活动上都会分发NFC腕带,但你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高频收发器或超高频标签,同时还需要与收发器匹配的RFID读取器。
软件方面,需要一个应用,可以将RFID收发器上的序列号与用户社交媒体的网站凭证关联起来。同时还需要一个应用程序接口,能通过读取标签这一活动自动登录Facebook或其它社交媒体。
一般,活动方可以让访客登录后在特定读取器上触碰收发器来启动"赞"这个动作。至于照片,通常需要设置专门的读写器让用户通过触碰收发器拍照并自动上传到活动Facebook页面!
标签类别
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
被动式
被动式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写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写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唯i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
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
半主动式
一般而言,被动式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第i一:接收读写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第二: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问题是,想要有很好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主动式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半主动式类似于被动式,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比起被动式,半主动式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主动式
与被动式和半主动式不同的是,主动式标签本身具有内部电源供应器,用以供应内部IC所需电源以产生对外的讯号。一般来说,主动式标签拥有较长的读取距离和较大的记忆体容量可以用来储存读写器所传送来的一些附加讯息。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了一整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
射频识别标签,又称射频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主要为无源式,使用时的电能取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射频识别读写设备以及 与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如进存销系统的联网等。
将射频识别技术与条码(Barcode)技术相互比较,射频类别拥有许多优点,如:
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i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等。
食品溯源
采用rfid技术进行食品***的溯源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包括宁波,广州,上海等地,食品***的溯源主要解决来食品来路的跟踪问题,如果发现了有问题的产品,可以简单的追溯,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源。
产品防伪
RFID技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应用,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于防伪实际就是在普通的商品上加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签本身相当于一个商品的身i份证,伴随商品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记录商品各项信息。标签本身具有以下特点:
每个标签具有唯i一的标识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将标签与商品信息绑定,在后续流通、使用过程中标签都唯i一代表了所对应的那一件商品。
电子标签具有可靠的安全加密机制,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我国第二代居民身i份证和后续的银i行卡都采用这种技术。
不管是在售前、售中、***只要用户想验证时都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验证。随着NFC手机的普及,用户自身的手机将是很简单、可靠的验真设备。
一般的标签保存时间都可以达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保存周期对于绝大部分产品都已足够。
为了考虑信息的安全性,RFID在防伪上的应用一般采用13.56M频段标签,RFID标签配合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平台,这就构成了一套全过程的商品防伪体系。
RFID防伪虽然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劣势,其中重要的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主要体现在标签成本和整套防伪体系的构建成本,标签成本一般在1块多钱,对于普通廉价商品来说想要使用RFID防伪还不太现实,另外整套防伪体系的构建成本也比较高,并不是一般企业可以花得起这个钱去实现并推广出去,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比较适合直接使用第三方的RFID防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