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氧处理系统规模灵活,可大可小,设备简单,易于制作, 无特别昂贵的设备。目前正在运行的单座厌氧处理装臵的规模从几十立方米到几万立方米不等。
在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在UASB反应系统中直观表现为颗粒污泥。
厌氧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yi酸阶段和产***阶段。
(1)水解阶段水解可定义为复杂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转化为简单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2)发酵(或酸化)阶段发酵可定义为有机***合物既作为电子受体也是电子供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因此这一过程也称为酸化。
(3)产yi酸阶段在产氢产yi酸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yi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阶段这一阶段,yi酸、氢气、碳酸、甲酸和***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COD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suan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严重。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COD浓度应小于15毫克/升,一般景观用水COD浓度应小于40毫克/升。研究表明,产家烷菌能够利用甲酸、一酸、家醇、家基胺类,在厌氧微生物方面的新发现基础上,1979年布利安特等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氧气量。是一种以微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所有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如温度的时间等将影响BOD的测定。***终的BOD是指全部的有机物质经生化降解至简单的***终产物所需的氧量。一般采用20℃和培养5天的时间作为标准。以BOD表示,通常用亳克/升或ppm作为BOD的量度单位。广大农村在目前还不可能村村或几个村联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在没有完成乡村规划和改造前的过渡办法是抓紧建设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联合的化粪池,实现预处理和初级处理后排放,尽可能地削减污染物质的威胁。
BOD:生化需氧量,即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CO2、NH3、和H2O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NH3进一步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suan盐和***,即所谓硝化过程。NH3已是无机物,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只指有机物在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与温度有关,一般***适宜的温度是15~30℃,所以在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就是说,测定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之。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真真是一项可爱的技术呀~接下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厌氧处理反应的现场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