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燃等级越高越好
不同用途对阻燃性有不同要求,一般说来,人们总希望材料的阻燃性级别高一些。但事实上各种阻燃测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其结论都是相对的。
阻燃材料通常是自身不燃烧,并且会阻止燃烧的传播。它们是含有杂原子的高分子材料,比如含Br元素、磷元素的高分子材料,其可以通过在燃烧产生的自由基,阻碍链式反应的进行。他们通常遇火焰也不燃烧,或者不易被点燃,离开火焰后立刻熄灭。
在较低温度下,该阻燃剂能产生可作为脱水剂的酸;在稍高的温度下,酸促进PP进行脱水反应,且体系在该过程中熔融,脱水产生的水蒸汽和由PP受热分解产生的不燃性气体使已处于熔融状态的体系膨胀发泡;无卤阻燃PP使得材料的阻燃性得到了提高,并且大幅提高了GWIT和GWFI使其能广泛用于电子电器行业。但无卤阻燃PP产品中的阻燃剂聚磷酸铵具有一定的吸潮性,另外聚磷酸铵本身具有一定的聚合度,其相对PP分子链仍属于低聚物范畴。而在2005年以后,Br素价格持续攀升,与国内磷资源的价格稳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二者之间的价格差距迅速增加,甚至Br系阻燃剂的价格曾经一度高出大多数磷系阻燃剂价格的一倍以上。
氮系阻燃剂主要有三聚氢胺及其盐,,胍盐等。而无机磷系中的磷,由于是纯阻燃元素,所以阻燃效果好,应用面较广,但它色泽鲜艳,因而应用受到部分限制。商品化品种以三聚氢胺及其盐为主。包括MC、MA等,通过分解吸热及生成不燃性气体稀释可燃物而发挥作用,在工程类塑料中表现相对突出,添加量低时效果往往不十分明显,与树脂相溶性不如系,目前国内商品化品种不多。
硅系阻燃剂多为交联阻燃的机理,受到价格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商品化品种不多。
其它无机阻燃剂如三氧化二锑,硼酸锌,二茂铁等本身几乎没有阻燃性,其阻燃性一般体现在与卤系等阻燃剂配伍使用,起到协效剂的作用,往往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它阻燃剂的阻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