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参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质量,水也是混凝土体系中极重要的不平衡因素。从混凝土浇筑成型开始至凝结前后,是混凝土容易失水的阶段。混凝土失水越多,缺陷越严重。因此,不利的环境条件也是造成混凝土体系不稳定的不平衡因素。不利的环境条件以及混凝土拌合水的损失,虽然都是混凝土体系的不平衡因素,但是它对体系平衡的干扰都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造成缺陷产生内应力而起作用的。
混凝土增强剂是由通过与混凝土渗透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结晶体。 增加面层的密实度硬度和密度,提高混凝土回弹强度。





混凝土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其质量决定着使用效果。混凝土强度的控制是施工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陷进行合理的规避,才能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随着混凝土增强剂原料的发明及应用,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一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框架柱构件实际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几乎成正比的下降,表明实际工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柱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的检查及处理。混凝土强度不足时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抗翦承载力---受弯构件正截面抗翦承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同时混凝土强度的不足也会使构件截面裂缝宽度增大和耐久性降低。
建筑、桥梁、铺路等离不开一种材料,就是混凝土。基本都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从问世以来,经历了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乃至超高强度的发展历程,似乎人们总是乐于追求强度的不断提高。但是近四五十年以来,混凝土结构物因材质劣化,造成过早失效以致***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却屡见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日本目前每年仅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即达400亿日元以上,日本引以自豪的新干线使用不到10年就出现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我国已建的一些工程也有类似令人堪忧的状况, 有不少混凝土工程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要求。1989年, 建设部科技发展司***调查组对北京、西宁、贵阳等地的一些建筑物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建国初期的建筑均已达到必须大修的状态, 现有大多数工业建筑不能满足安全使用50年的要求, 一般使用25年~30年就需大修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