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肌肉:股四头肌、臀肌
诀窍:
抬头挺胸、收下巴,维持脖子和脊椎的良好姿势。
髋部往下蹲时,位在双脚之间,并让膝盖向外,方向与脚掌一致。膝盖将会沿着脚趾的方向移动。要注意避免让膝盖往内塌陷。
上身尽量保持直立,前倾是正常的,但是幅度不要太多。还有,不要圆背。
当你往下蹲时,下背保持自然的弧度。不要让你的臀部往前卷。
以脚跟为支点施力,不要踮脚尖。
怎么做:
双脚与肩膀同宽,脚趾只要放在你觉得舒适的位置即可。你可以让脚尖指向前,或是微微向外。往外30度角还满常见的。
身体挺直,双臂交叉于胸前。
以髋关节为枢纽往后坐。
由髋部开始动作,接着才是膝盖。
在不圆背的情况下尽量蹲低;每个人能够蹲多低的情况都不同,但至少臀部要低于你的膝盖。
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避免上半身过度前倾。
回到起始位置。
***近断食或间歇断食开始在健身界流行,不少想降低体脂肪的朋友,也纷纷尝试用这招来降低体脂,说真的,只要执行方式正确,又愿意循序渐进增加断食的火候,降低体脂的成效往往超乎想像,像一日两餐这招***常见又安全的方式,就帮助我身边许多朋友成功降低体脂肪。

或许在许多健身人眼中,断食仅是一种透过限制卡路里来降低体脂的方法,但一如我过去所观察到的文献及科学研究,肥胖依旧是一种代谢失调,而关键仍在于胰岛素的控制。
是的,一日两餐之所以能有效降低体脂肪,控制胰岛素仍是主要关键,限制卡路里只是锦上添花,甚至一日两餐到底该略过早餐还是略过晚餐,都会对胰岛素产生不同的刺激,甚至影响降体脂的效率。
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的***Daniela Jakubowicz,在2013年底有一篇期刊***,正好在讨论一日两餐中早餐与晚餐的取舍,实验结果倒是挺值得每一位有肥胖困扰的朋友参考。
一、实验介绍
研究人员将一群有肥胖困扰的女性,随机分成两组。这里的肥胖定义,指的是BMI值32.4左右,假设身高165公分的女生,要符合这项实验的「肥胖」标准,她的体重会座落在88公斤上下,我们有十足的理由相信,这样的实验对象的确有肥胖困扰。
实验对象每天给予固定卡路里、相同成份的食物,一共1,400大卡,但根据实验目的,将其分成两组:
早餐丰盛组(BF组):早餐700大卡,午餐500大卡,晚餐200大卡
晚餐丰盛组(D组):早餐200大卡,午餐500大卡,晚餐700大卡
在科学实验上,足够多的样本数以及随机分组,可以消除个体化的差异,就算有常威这种天生神力的案例,也能轻易判断这是极端数据而将其排除在外。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将控制变因锁定在「相同进食热量的不同时间分配」,希望借此能观察出体脂肪的不同变化(如果有的话)。

二、关键仍在胰岛素
于是就这么搞了12周,仅有饮食控制,连运动都没有,我们来看看发生什么事:研究人员每两周记录一次两组的体重,同时画成左边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早餐丰盛组(BF)的体重下降比较快。***后的结果,BF组一共少了8.7公斤,而D组则少了3.6公斤,光论体重下降的量,BF组足足是D组的两倍有剩。
当然,有点sense的读者会问,啊你说的是体重耶,搞不好BF组减的都是肌肉。没关系,我们还有右边这张图。
右边的图记录了六周测量一次的腰围变化,明显可以看出BF组腰围减少的速度远高过D组。别忘了,腰围可是体脂的***佳指标喔,有许多******都跟腰围数字息息相关。
既然BF组不论体重还是腰围的减少速率,都远胜D组,我们不禁会问,光是进食卡路里分配的差异,能在这两组体内产生什么变化呢?
实验本身列举出各种***的体内变化,但***值得讨论的还是「胰岛素」:
屏幕快照_2018-01-21_下午12_09_57
图片来源:《Obesity》,Volume 21,Issue 12,December 2013,Pages 2504–2512
结论只有一个,同样的食物,晚上吃的胰岛素分泌量会多出25~50%。你可以从图片清楚看出,BF组吃完丰盛早餐的胰岛素高峰,硬是比D组吃完丰盛晚餐的胰岛素高峰要低。
也就是说,只要改变进食时间,你就能降低肥胖的机会,更说明了肥胖是***问题,不是卡路里的问题,食物质量及进食时间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