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工程注塑POM F20-03 适用于按钮 电子汽车零件轴承 齿轮
韩国工程抗紫外线POM F20-52
韩国工程高粘性POM F10-01 厚壁产品成型用挤出专用
韩国工程高粘度POM F10-02 挤出成型适合用在厚壁产品成型棒材、管材等等的挤出加工(如座椅高度调节器)
韩国工程耐磨POM F15-33 中粘度耐疲劳耐磨损使用在收到反复应力的零部件(如止回阀)
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又名聚甲醛树脂、POM塑料、赛钢料等;是一种白色或黑色塑料颗粒,具有高硬度、高钢性、高耐磨的特性。主要用于齿轮,轴承,汽车零部件、机床、仪表内件等起骨架作用的产品。
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又名聚甲醛树脂、POM塑料、赛钢料等;是一种白色或黑色塑料颗粒,具有高硬度、高钢性、高耐磨的特性。主要用于齿轮,轴承,汽车零部件、机床、仪表内件等起骨架作用的产品
特性包括:
- 阻燃/额定火焰
- 高刚度
- 高强度
- 均聚物
- 抗蠕变
总体 | ||||
材料状态
|
|
|||
资料 1
|
|
|||
UL 黄卡 2
|
||||
搜索 UL 黄卡
|
|
|||
供货地区
|
|
|||
性能特点
|
|
|||
用途
|
|
|||
RoHS 合规性
|
|
|||
外观
|
|
|||
形式
|
|
|||
加工方法
|
|
|||
部件标识代码 (ISO 11469)
|
|
|||
树脂ID (ISO 1043)
|
|
物理性能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密度
|
1.42
|
g/cm³
|
ISO 1183 |
熔流率 (190°C/2.16 kg)
|
7.0
|
g/10 min
|
ISO 1133 |
机械性能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拉伸模量 (23°C)
|
3300
|
MPa
|
ISO 527-2 |
拉伸应力 (屈服, 23°C)
|
74.0
|
MPa
|
ISO 527-2 |
拉伸应变
|
|||
屈服, 23°C
|
15
|
%
|
ISO 527-2 |
断裂, 23°C
|
35
|
%
|
ISO 527-2/50 |
断张率 (23°C)
|
28
|
%
|
ISO 527-2 |
冲击性能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
ISO 179/1eA | ||
-30°C
|
8.0
|
kJ/m²
|
|
23°C
|
9.0
|
kJ/m²
|
热性能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热变形温度 (1.8 MPa, 未退火)
|
103
|
°C
|
ISO 75-2/A |
熔融温度 3
|
178
|
°C
|
ISO 11357-3 |
RTI Elec
|
UL 746 | ||
0.750 mm
|
50.0
|
°C
|
|
1.50 mm
|
110
|
°C
|
|
3.00 mm
|
110
|
°C
|
|
RTI Imp
|
UL 746 | ||
0.750 mm
|
50.0
|
°C
|
|
1.50 mm
|
85.0
|
°C
|
|
3.00 mm
|
90.0
|
°C
|
|
RTI Str
|
UL 746 | ||
0.750 mm
|
50.0
|
°C
|
|
1.50 mm
|
90.0
|
°C
|
|
3.00 mm
|
95.0
|
°C
|
可燃性 |
额定值
|
单位制
|
测试方法
|
UL 阻燃等级
|
UL 94, IEC 60695-11-10, -20 | ||
0.750 mm
|
HB
|
|
|
1.50 mm
|
HB
|
|
|
3.00 mm
|
HB
|
|
注射 |
额定值
|
单位制
|
|
干燥温度
|
80.0
|
°C
|
|
干燥时间 - 热风干燥机
|
2.0 到 4.0
|
hr
|
|
建议的最大水分含量
|
< 0.20
|
%
|
|
加工(熔体)温度
|
210 到 220
|
°C
|
|
Melt Temperature, Optimum - Injection Molding
|
215
|
°C
|
|
模具温度
|
80.0 到 100
|
°C
|
|
Mold Temperature, Optimum - Injection Molding
|
90
|
°C
|
2)项目实施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项目实施概述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是由“2008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的战略合作伙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组建的。该计划秉承“运用科技实践可持续发展、推进珠峰地区民生改善”的发展理念与创想,旨在通过对科学实验村示范户的实地改造计划,完成对替代能源等项目的调研取样,终分阶段、分区域地推动珠峰地区基本民生质量的改善,为推动珠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未来发展积累可全面推广的手资料。
“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模型
“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模型
在2008年4月项目启动以后,科技志愿者们在专业机构的配合下,两次深入珠峰地区的住户村落,经过走访、调查、测绘、实验室材料研究等严谨工作,历时8个月完成了结合珠峰地区就地取材以及应用杜邦公司多种创新材料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样板设计,于2009年1月正式对外公布了设计模型,顺利完成了“科考计划”在2008年度的阶段性目标。
继而,“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建筑于2009年4月底开工,在“珠峰大行动”志愿者和拉隆村藏族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施工进展顺利,于2009年6月5日在珠峰脚下的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拉隆村正式落成。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项目实施大事记
2008年4月22日:
当天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2008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在京正式启动。“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作为2008年度活动的重要主题模块正式亮相。
时任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苗思凯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时任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苗思凯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启动仪式上,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苗思凯(Douglas Muzyka)博士在发言中以杜邦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实例,一再强调科技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在珠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杜邦向‘珠峰大行动’主办机构建议,在整体活动构思中加入有关科学的内容。我们非常高兴这一建议终得到了主办方的赞许和采纳,同时充满信心,科技工作者们的携手努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开发出各种解决方案,以应对珠峰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挑战,在保护当地优美自然生态的同时,帮助珠峰地区的居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
2008年5月19日:
科考队在定日县扎果乡进行入户
科考队在定日县扎果乡进行入户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的20名社会志愿者和约40名行业志愿者到达西藏。“杜邦民生改善科考队”的授旗仪式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局隆重举行,宣告了科考项目阶段针对珠峰地区定点村落的民生状况认知调查工作的正式开始。该阶段科考工作以当地的太阳能、风能、沼气等 “可替代能源”应用为主要方向,通过日喀则地区的科技研讨会和对定日县两个乡的入户考察取样,获得对珠峰地区自然环境、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发展前景的综合了解。
2008年5月21日: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的项目志愿者在位于海拔3800米的日喀则珠峰管理局,就珠峰地区的生态、环保、气候等情况召开了次科考研讨会。
研讨会上,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领导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日喀则当地的科技工作者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珠峰地区的民生现状,并就事先设定的“替代能源”等科考课题和计划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和讨论。
科考队在示范户设置长期数据观测记录仪器
科考队在示范户设置长期数据观测记录仪器
中国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委书记群增表示,“我非常赞赏‘2008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突出和强化了‘可持续发展’与‘科技’两大主题,并首次与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携手在珠峰地区开展民生改善科考活动。事实上,西藏自治区科协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科技发展实实在在地改善西藏人民的生活。这体现了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也是通过科技的力量为当地民众切实谋福祉。”群增书记还衷心祝愿阶段的“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顺利实施,为珠峰地区永远的圣洁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08年5月22-29日:
“杜邦民生科考计划”科考队员奔赴珠峰地区的定点村户,开展并完成采样、收集等初步科考行动。之后,将所有手资料和信息汇总,召开工作总结会。
2008年6-7月:
基于阶段初步考察所获得的手资料和西藏自治区科
技局所提供的当地长期以来收集的气候、能源、建筑等方面相关数据,“杜邦民生科考计划”科考队员撰写了“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的初期报告。
报告显示:在珠峰地区,光伏太阳能应用面临着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瓶颈。沼气由于当地气温较低,所以应用难度很大。而风能仅在部分地区存在可行性,缺乏推广的基础。而与以上现状并存的是,珠峰地区居民建筑的蓄热保温状况较差,在风力大、高寒度的自然条件下,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都很大。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生存条件的改善,同时也加大了当地植保护的难度。
2008年8-9月:
基于初期报告所反映的珠峰地区实际情况,杜邦公司和主办方的项目负责团队决定将第二阶段的深度科考方向,由初的光伏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替代能源应用的思路,向利用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的被动式阳光房类建筑转变,重点攻关“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模式,并为第二阶段深度科考制订了严谨而可行的工作计划。
2008年10月: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确定了第二阶段发展方向之后,杜邦公司“珠峰大行动”项目团队开始与杜邦建筑创新事业部密切合作,整合杜邦在建筑方面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也特别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作为第二阶段深度科考的第三方技术支持单位参与示范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该科考小组在充分研究了阶段科考报告之后,针对部分需要补充的信息和内容准备了更为专业、有利于了解当地建筑相关细节的调查问卷,以及在下一步西藏实地科考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实验材料样本等。
2008年11月:
由杜邦公司建筑创新部材料研究人员、“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技术支持单位相关专家、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和西藏青年登山队员组成的第二阶段深度科考小组对珠峰地区的3个乡、6个行政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入户调查,完成了与“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相关的5个大项、88个小项的调查问卷,为“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的后期设计收集了手资料。同时,科考小组也确定了后期工程的示范户家庭——玉珍老人一家。
2008年12月: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技术支持单位基于11月份收集的珠峰地区居民生活居住需求的资料,完成了“高原生态节能建筑”设计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到当地高原环境给居住条件造成的困难,并在选择建筑技术方案时,遵循了“三个当地”的原则,即:尊重当地藏族居民特有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和建筑风格、尽可能就地选择建筑材料、设计符合当地人自行施工建造技术条件的方案。
2009年1月7日:
“2008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科技板块的主题活动――“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年度项目总结会在京举行。与会者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杜邦公司和奥维斯公司的领导们,以及部分志愿者和新闻界代表。
杜邦中国建筑创新部的米然展示杜邦™特卫强®和Energain®在“高原生态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杜邦中国建筑创新部的米然展示杜邦™特卫强®和Energain®在“高原生态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总结会首次对外展示了专为西藏珠峰地区设计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模型。该示范工程继承了传统藏族建,一方面通过被动式阳光间和空气集热器,利用阳光加热阳光间中的空气,与冷空气形成循环,提高室温;另一方面,两个卵石太阳能炕集热和蓄热可以利用卵石缓慢释放热量的特点实现蓄热、放热功能。卧室顶上设计的大面积蓄热天窗,则改善了建筑的采光面积和采光性能。
除以上房屋设计方面的创新外,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应用也是该设计的一大亮点。杜邦建筑创新等多个事业部为“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以满足居民建筑物在昼夜温差大、风力强、白天日照强度高等高原环境条件下,对保证室内温度、蓄能节能、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要求。杜邦™特卫强®防水透气膜产品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被用于建筑的墙壁和屋顶。在不增加房屋荷载的情况下,其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防水、防风性能,同时还可以提升保温隔热的效果。此外,杜邦™Energain®相变材料的应用,能起到蓄热释热、改善居住舒适度的作用。这也是杜邦™Energain®相变材料在国内民居建筑中的首次应用。而采用杜邦高品质钛白粉的型材窗将有效延长门窗在强日照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而整个设计所遵循的“3个当地”的原则,即:保留当地的建筑传统;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利用当地的施工力量,更是为该项目以后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8个月的走访、调查、问答、测绘、实验室研究等,“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工程设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 顺利完成了2008年度的阶段性目标。
2009年4-5月:
“高原生态节能建筑”在西藏珠峰地区的示范工程于2009年4月底开工,由当地建筑工程队进行施工,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培养和提高当地建筑师的技术水平和节能意识。为满足不同收入家庭对住房条件的不同需求,科考队还准备了基本版和升级版。在项目组成员和拉隆村藏族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施工进展顺利。
2009年6月5日
“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住宅落成典礼
“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住宅落成典礼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示范住宅在珠峰脚下的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拉隆村正式落成。来自当地政府的领导、杜邦公司的代表,以及“2009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主办单位的代表一起,为建筑揭幕。示范建筑在交付使用后,将为该建筑形式日后在高原地区的普及积累数据。
2010年6月22日
海拔高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西藏青少年活动中心奠基仪式在拉萨举行。该中心的设计任
务由“2010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科技主题活动“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完成,将高原生态节能建筑理念引入到中心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当中。
奠基仪式上西藏团委领导对杜邦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
奠基仪式上西藏团委领导对杜邦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
仪式上同时公布了2009年“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推出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民居模型”在珠峰脚下建成示范工程的数据。经过一个取暖季的数据监测,蓄能保温效果理想。在采暖需求大的冬季(2 月~4 月),室内生活区域(起居室、东、西卧室)平均温度可达到10℃。示范住宅采暖过程中对常规能
源的需求大为下降,室内采暖负荷平均下降26%,其中1月份负荷下降超过32%;示范住宅在1~6 月中总计减少采暖能耗达0.75ton 标准煤,全年可实现节能1.5ton 标准煤,太阳能替代率达到39%;示范住宅在1~6 月中总计减少1.96ton CO2,全年可实现减排3.5ton CO2。这一针对高原地区环境条件的建筑设计成果已成功拓展到了青海省,为改善高原地区民生现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3)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
“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高原生态节能建筑项目切实实现了项目所设定的目标,即:为珠峰地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严谨、扎实;实施效果明显;项目影响积极正面。
在依靠科技力量实现珠峰地区民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方面,“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同时,“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也为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落到实处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高原生态节能建筑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3个当地”的原则,即:保留当地的建筑传统;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利用当地的施工力量,贴近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为示范项目以后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地,示范项目已经为民众所认可和期待。在2009年6月5日的示范住宅落成仪式上,示范户玉珍老人告诉县领导,在仪式之前的一周,当地突降大雪,老人一家提前迁入新居,“屋里的温度确实比以往冬天高。”在场的群众也询问何时他们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曾经参与示范住宅建设的当地工人当场表示愿意继续参与未来房屋的工程建设。
该建筑作为国内高原节能建筑示范,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也吸引了青海省政府的关注。省科技厅邀请该项目进入青海,从而成为“珠峰大行动”进入青海地区的项目。根据青海实际情况设计的“高原生态节能建筑”已完成设计,并于2009年7月28日在青海湖畔为10栋示范住宅建设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整个示范建筑群落计划于2009年9月中旬完工,为2010年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推广奠定实践基础。
2008-2010年的“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杜邦民生改善科考计划――高原生态节能建筑项目也将完成从设计到应用、从设计理念到制定规范、从单体民居试点到建筑群落示范、从珠峰地区延展到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逐步转变,让科技创新切实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杜邦立邦“为爱上色”彩色希望小学粉刷公益计划
1)项目简介
为爱上色
为爱上色
杜邦公司与立邦公司于2009年3月共同发起的“为爱上色”彩色希望小学粉刷公益计划。在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协助下,计划在三年时间里,采用杜邦公司高品质钛白粉为原料的立邦漆,为全国100所希望小学涂刷外墙。活动还设置专项希望工程基金,用于捐建希望小学和美术教室,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带给那里的孩子们以关爱,为他们的未来带来更多色彩与希望!
2)项目实施
2009年2月:由杜邦公司、立邦公司、安通纳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建立“为爱上色”核心团队。
2009年3月:2009年“为爱上色”计划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
2009年4月:2009年涂刷30所希望小学名单确定,“为爱上色”专题网站共征集到网友创作爱心墙画作品19608幅。
2009年4月18日:所希望小学河北平山立邦春蕾完全小学涂刷完成。
2010年4月:感恩&见证2010年“为爱上色”媒体见面会及北京墙美术馆影像回顾展举行。
2010年5月:2010年涂刷45所希望小学名单确定,“为爱上色”专题网站共征集到网友创作墙画作品8000幅,爱心设计师作品50幅,并设立“为爱上色”“爱+爱”渐冻人关注特别奖。
2010年5月: 感恩&见证“为爱上色”公益影像展在北京、上海地铁灯箱展出。
2010年8月:“为爱上色”立邦杜邦甘肃赵家立邦小学彩色梦想夏令营。
2011年3月:2011年“为爱上色”涂刷学校及线上墙画征集及设计师墙画作品参与启动。
2011年4月:以青藏高原的青海蒙古道小学为起点开启2011年“为爱上色”希望小学探访之旅。
杜邦员工爱心志愿者代表在“爱∙接力”三年成果发布会上合影
杜邦员工爱心志愿者代表在“爱∙接力”三年成果发布会上合影
2011年10月:“为爱上色”西藏行:西藏南木乡希望小学焕彩典礼。
2011年12月:举办“为爱上色——爱.接力”为主题的三年成果发布会,同时展出上百幅影像,展示校园环境的改善,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温暖变化。
3)项目实施成果
为爱上色
为爱上色
“为爱上色”在三年漫长的爱接力过程中走过全国22个省、2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近百个城市、乡镇,超计划完成111所希望小学涂刷外墙、捐建了26所希望小学,累计为超过三万名儿童和上千位教师带去了爱的色彩。其间,“为爱上色”专属网站获得超过3.5亿的浏览人次,上百万名网友参与各项墙画与线上传播的网络公益活动,近百家媒体跟随“为爱上色”团队探访希望小学,并引发全国各地媒体关注近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