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到场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到场, 而是整个管理
自从2007年初步接触到TPS,我们工厂致力精益到场的推行与实施年了。从对5S的照抄,到理解、实现, 再到单元到场与单件流的实现……从刚开始凌乱的点滴改善,到现在系统化、流程化的改善。精益到场所带来的决非是到场方式的冲击与改变,而是整个管理流程的重新思考与变革。在这当中,我们也在不断反思为什么员工就不积极参与改善呢?为什么5S的维持就那么难呢?……参加过好几次精益到场的交流后,发现不仅我们有这样的困惑,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呢?
V***不仅可以分析到场制造活动,同样可以用V***与价值活动分析企业的管理流程,重新思考我们的使命、价值、愿景与战略,一下子豁然开朗:传统工作职责描述、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培训管理、***管理……,管理者往往被很多管理的方法所迷惑,这些方法之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如果用拉动管理和价值链、价值活动分析的方法,则可以清晰地理解这些方法。否则,可能只是因为大家说这是一个好企业所必需的管理方法,我们公司也要学习,也要使用;但所有的管理方法本身并不是增值的,于是往往成为了一种管理浪费。
从拉动管理的角度看现有的管理架构,则发现存在诸多的管理浪费与不足。传统的推动到场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库存,但顾客可以挑选只是自己需要的价值。同样,传统的推动管理产生了大量管理浪费,过度的考核,过度的控制,过多的战略,等待的浪费,决策的浪费……所有这些,既不增值,也不是必需的。如果我们为员工制定一个没有增值的绩效,只会让员工被动地进行工作,阻碍员工主动地改善。对员工而言,他的价值是绩效决定的,而不是他实际增值的结果,那为什么要参与改善呢?除非绩效管理改变。
团队工作
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团队合作来完成。在精益企业中,灵活的团队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形式,有时候同一个人同时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典型的团队工作莫过于丰田的新产品发展计划,该计划由一个庞大的团队负责推动,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部门,有营销、设计、工程、制造、采购等,他们在同一个团队中协同作战,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推出的时间,而且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因为从一开始很多问题就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在问题带来麻烦之前就已经被***人员所解决。
“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在丰田,平均每年每人提交10个以上的改善提案,而且超过99%的提案得到了实施。精益到场本身就代表了精益求精、持续改善的内涵。精益文化里面有两个突出的特点:“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企业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顾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丰富。因此,到场现场也不能只保持原有的状况。那么如何改善?精益思想是精益到场的精髓,精益到场以持续改善为核心,下面精益到场咨询***为大家介绍精益到场改善原则:
1、打破固有观念
以前正确的,现在未必正确;现在正确的,未来未必正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原有的工作观念中跳出来,用旁观者的眼光、站在高处审视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也许就会发现不合理之处,也就有了改善的切入点。
2、寻找可行的方法
有了改善的切入点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改善活动。在自己面前也许有多种方法和理念,但是通过面分析以后要选择一条可行的路径,开展改善。
3、不要分辨,要否定现状
“吾日三省吾身”,没有人提建议,也要每日自省。如果有他人给自己提出了改善的建议,更要尽量接受,不要去分辨,要先审视自身工作理念、方法、流程,找出问题所在,即使没有问题,对自己做一次面检查也无害。
4、不要力求,50分也好,立即实施
想到了对自身工作有利的改善点后就要立即实施,哪怕实施后效果并不那么,但是只有实施了,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才知道向何方改善。